日前,塔影中心小学四(3)班的三名同学应江海街道风雷社区的邀请,作为“风雷绿娃娃”的代表参加了红领巾寻访活动,前去看望退役老军人、“两参”人员董海华,听老人讲述当年的风云事迹。
寻访“两参”功勋老人
满怀期待和好奇,同学们来到了董海华老人家。老人家里简朴整洁,董爷爷热情开心地接待了孩子们。老人拿出自己的军人证、荣誉证书、老照片等物件,跟孩子们讲述了他年轻时的故事。
原来董海华不仅仅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军队转业干部,还是一名参加过核试验的“两参”人员。孩子们不禁问到:“什么是‘两参’人员呢?”董海华回答说:“‘两参’人员就是参加过战争和核试验的人。”孩子们发出了惊叹声,接着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开来,纷纷表达对董爷爷的崇敬之情。
从董海华自述中得知,他是在1960年7月因身体素质好被部队特招入伍的。入伍后,他长期在军队院校工作。防化兵不仅担负着全军防原子、防化学的任务,更肩负着为全军培养防化专业指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任务。董海华需要戴着防化面罩在实验基地冒着生命危险一项一项、仔仔细细地检查设备,耐心地指导、培养新兵。
一生难忘的核试验项目
董海华说,国家每一次核试验,学院都会派人参加。在1970年7月,他接到了一项国家保密工程项目,所有的参加人员都与家人切断了联系。之后他和战友们离京赴新疆乌鲁木齐集中,再乘大卡车长途跋涉,从乌兰到核试验场区罗布泊。他们一路住帐篷、吃干粮,喝孔雀河的苦水。因为一天之内温差极大,他们早上穿皮袄,下午穿汗衫,晚上就抱着火炉吃干粮。那里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每天一早起来掀起帐篷面对的就是寸草不生的戈壁和荒无人烟的沙漠。有的时候供给跟不上,甚至没有水喝,也没有干粮吃,几个月不洗澡是常事。
入神地听着董海华的讲述,孩子们忍不住问:“董爷爷,你们不怕苦吗?”董海华微笑着说:“我们心里装着光荣的任务、梦想和使命,再苦再累也能坚持下去。”就这样,在所有参试人员的精心准备和共同努力下,1970年10月14日,进行到了董海华参与的第十次核试验——这次是飞机氢弹空投试验,是历次试验量最大的一次。董海华记忆犹新,只听一声惊天巨响,一个大草帽般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氢弹试验成功场面十分壮观,工作人员身处60多公里以外,都能感觉到滚滚热浪扑面而来,那场景让他们今生难忘。
立志坚持梦想为国奉献
董海华虽已年过八十,但讲述起当年那段经历,仍是满脸骄傲。他嘱咐孩子们:“有梦想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下去才有成功的可能。你们要和同学团结合作,也只有团结才会拧成一股绳,才能战胜将来无数的困难……”
寻访结束时,孩子们恭敬地向董海华敬了少先队队礼,并祝福董爷爷身体健康,继续见证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日新月异。
(晚报记者 潘凡、通讯员 王湘涵/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