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市民常在微信上看到家人、朋友发来“砍一砍”“帮我加速吧”以及各类拼团链接,点也不是,不点也不是。近日,微信宣布外链管理规范更新升级,28日将正式实施。升级后不可违规使用用户头像;不可诱导、误导下载/跳转;不可进行好友助力、加速、砍价、任务收集等违规活动;不可违规拼团等。这一规范在双11即将到来之际公布,对消费者和电商有什么影响呢?记者连日来进行了采访。
市民:
有人称“解脱”有人抓住最后机会下单
“以后禁止烦人的砍价链接,太好了!”市民李丽和许多网友一样,对微信封杀拼团砍价等链接举双手赞成。她说平时常有人发来砍价和拼团链接,通常会看情况点开一些。“陌生网友发来的我不敢点,熟悉的人有时会帮个忙”,比如暑假里同事为孩子报名写字班,李丽帮忙砍了价。她说,即便对很多链接不予理睬,还是不堪其扰,其中最头疼的要数迷上网购的表妹,天天发砍价链接过来让她帮忙,“虽然说点开操作也就一两分钟,可每天一回撒娇求帮忙,真影响工作节奏和情绪,要不是抹不开情面,我早把她拉黑了。”李丽表示,以后这类链接不让乱发,她终于能清静了。
刚踏入社会的小徐最近卸载了好几个软件,她说砍价得来的物品,有些质量比较次,有些还是很不错的。之前砍价后免费领取过榨汁机和养生壶,和淘宝上看中的一模一样,现在还在使用。“最牛的是以前大学里一个宿管阿姨,叫我们整栋楼女生帮她砍价,免费拿了一台品牌烤箱。”小徐表示,之所以不想继续买砍价的东西,一来是觉得老被人打扰,二来自己买东西得找朋友帮忙,久而久之怕被朋友嫌弃。
有市民表示,拼团砍价不全然是头疼事,有时能活跃亲友间气氛,遇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之间小范围凑单,买花买水果买咖啡,也是颇有意思的。此次要封杀的链接中,除了虚假拼团活动,还包括任何在微信朋友圈内传播的拼团类外链内容。王先生得知后与妻子商量,赶紧和朋友拼团下了一单。王先生说,他们从家政公司网页上预约保洁阿姨来家里打扫卫生,家政公司推出拼团活动,两到三户家庭一起下单能优惠几百元,“以后要是不能拼,也挺遗憾的”。
电商:
对扩大消费者群有一定影响
搜索微信信息发现,一些销售商品的微信公众号上,这两天仍在不停发布拼团消息,并且设置了双11优惠券链接。
在新世界国际布料家纺市场的电子商务楼层,几家网店的员工都在忙着打包贴快递单。其中一家日用品网店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店里很少做微信促销,再过不久就是双11,眼下正在忙着备货和接单,优惠价格主要是在淘宝店网页上直接贴出,“光网页上接的订单就忙不过来”,所以微信封杀部分链接对他们影响不大。在另一家经营化妆品的网店内,工作人员也表示不搞微信拼团和砍价促销活动。
微商小丁做服饰生意,每天会在朋友圈发一些新品和优惠消息,因为是小本生意,她没有做拼团活动的计划。不过小丁说自从生了孩子后,这两年她收到过各种链接。“宝妈群里三天两头转发,一会儿是培训班,一会儿是儿童食品,一会儿是亲子写真……有的实惠,有的很坑。”小丁说自己摸索着做微商,也常和一些朋友交流经验,这几年很火爆的拼团砍价,主要目的不在于促销商品,而是扩大消费者群。微信群和朋友圈的扩散能力强大,这种利用了熟人分享和优惠驱动心理的模式,很容易在朋友圈里一传十、十传百。只要有人点击浏览,即使不下单购买,也等于进入了潜在客户群。小丁认为客户群是电商的重要资源,所以一些电商才会不惜让人砍价砍到免费,其实相当于用赠送商品的方式做了一次广告。今后如果不能发拼团砍价链接,对于一些想要积累客户资源的店家来说,就少了一种有利的营销手段。
警示:
一些拼团砍价链接存在陷阱
采访中有市民觉得,微信的举措应该不仅是为了规范电商活动,更多的是想要清洁网络环境,降低安全风险。“砍过两次,拿到了眼镜和茶杯,但质量都不好。”“拼团买过一件衬衫,实物和照片根本不是一回事,收到立马申请退货。”诸如此类的消费纠纷,对消费者来说还不算太大的问题,但有些人真把自己“砍伤”了:“闺蜜帮别人砍价,500元不翼而飞,吓得赶紧冻结银行卡报警”“我一个朋友给别人砍价,银行卡里莫名其妙少了4000多元”……
就在微信公布升级规范之前,常州警方做过一个砍价诈骗提醒。常州市民何女士在微信群内看到有一个陌生人加她为好友,并把她拉进一个砍价群,称有空可以帮助互相砍价。随后何女士收到一个帮忙砍价的链接,便随手点进去输入支付宝账号和密码,然后链接就跳转消失了。到了下午何女士发现自己支付宝被扣款8次共计2万多元,记录显示都是到拼团软件上进行了购物消费。而在无锡,也有人遭遇到类似的诈骗。市民翟先生在微信群看到有人发送链接请大家帮砍价,并称帮忙砍价者有返利。随后翟先生添加一个昵称为“菲菲”的人为好友,对方推荐他下载了几个手机软件,又让翟先生通过微信扫码、微信转账、网银转账分别向另三人支付订单。结果到第二天,翟先生发现被骗,损失了数万元。
坊前派出所教导员郁晓明指出,微信群里有正常的商家促销,也存在不法分子设置的钓鱼链接。不法分子为规避微信内的安全审核机制,会诱导受害人离开微信软件,另外从浏览器中打开链接。受害人以为和微信支付一样,输入密码就完成消费,实际上却在另一个平台被窃取了银行卡和密码等信息。很多时候市民转发了砍价的链接,自己不买帮朋友砍价,或把商品砍到0元,看起来是没有损失,实际上要在手机上确认允许对方使用隐私权限,有的填写收货表格时还要填写身份证号码等超范围信息,就把个人信息泄漏出去了。另外,此前微信头像容易被仿冒使用,不法分子钻空子使用一样的头像、一样的昵称,冒充老板、朋友或者子女,要受害人支付钱款,也带来不少问题。
声音:
规范外链标准利于防范风险
“市民自己并不能很好地分辨拼团砍价信息是否真实安全,面对微信群、朋友圈发布的拼团砍价活动要保持警惕。”工博园派出所副所长吴星宇表示,市民填写个人信息特别是敏感信息时要谨慎。以前轻易点击跳转链接,虽然使用上很方便,但存在管理不完善的地方,微信规范升级之后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网友上当受骗。
江苏法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强认为,网络违法犯罪的特点就是不法分子远程操作、行踪隐蔽,难以确定违法主体,而相关信息数据分布广、零星琐碎,给取证带来较大困难。第三方通过微信平台接入链接,容易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危及公民信息安全,甚至利用公民信息实施诈骗、非法集资、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危及公民财产安全,而且外链源头众多,难以监管。微信这一举措,规范了外链标准要求,对防范这类风险有利。至于商家,应当保证发布信息和商业活动的真实性,不能误导消费者,要用诚信经营构建自己的客户群。
(晚报记者 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