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看无锡

美容没效果,加盟费要不回咋办?

律师提醒:最好事先落实到合同上

  日前,市民张女士向本报反映,她9月份在一家美容店做了祛斑,谁知不仅没有效果,皮肤还出现了炎症。更令她烦恼的是,不仅美容费索要无门,当初一时冲动付的加盟费也似乎难有下文。

  报料:

  去美容店祛斑

  皮肤却发炎了

  见到张女士时她戴着口罩,脸上部分未遮住的区域能够看到一些发红的迹象。张女士介绍,她是九月初的时候在中山路一家美容店做的祛斑治疗,但之后脸部就出现了不适,不仅疼痛难忍,部分皮肤还出现了红肿的症状。记者也在现场看到,张女士的半边脸上发红,还有些区域破了皮。在发觉脸部出现问题后,张女士立即去医院进行了检查,诊断下来为皮肤出现了炎症:“二院三院都去看了,都说是皮肤炎。”

  张女士介绍,她八月底在一个朋友的生日宴上遇到了这家美容店的负责人,双方互留了微信。9月初的时候,因为想去除面部的雀斑,于是来到这家美容店进行了治疗,谁知面部就出现了问题。医院的诊断结果让张女士十分气愤,想去美容店要个说法,没想到却吃了个闭门羹:“负责人一开始说我们愿意相信医院。后来再过来协商的时候,她直接就不出面了,跟我们说可以去告她之类的。”根据张女士的说法,在进行祛斑治疗前,她其实还另外交了一笔加盟费:“当时说的如果加盟的话,治疗费用可以打折,所以我前后花了两万多元。”张女士说,交了加盟费后她过来听了两节课,还拿到了一份培训材料。在这份材料中有一份“话述”,简单来说就是教人如何介绍自己的产品,并且中间明确表示产品“不一定便宜”。张女士说,看到自己的治疗效果,她便觉得不靠谱,于是想要回加盟费用。如今店家不愿出面解决此事,无奈之下张女士只能向媒体求助。

  负责人

  拒出面沟通

  随后,记者跟随张女士来到这家位于中山路上的美容店,店门口挂着店内可提供的各种美容项目,并且注明店内使用的药物已经在药监局备案,而在正中间的墙上,还有“一次性清除,如无效本店负全责”的字样。当天上午负责人并不在店内,只有一名男性店员,据其称为负责人的徒弟。对于张女士的事情,该店员表示自己做不了主,记者只能通过电话联系上了负责人。不过该负责人在电话中表示自己身体不适无法到场,而对于张女士所反映的问题,该负责人始终不愿正面回答,在记者的追问之下负责人表示不想沟通,便挂断了电话,之后再拨打过去电话便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无奈之下,记者将这一情况向梁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反映,工作人员很快便到场处置。在执法过程中,店内的男性店员表示,自己这家店在中山路上已经经营了多年,治疗过的患者也有不少。不过当执法人员询问店内所使用的产品成分时,店员表示自己只知道是“祖传秘方”,配方在负责人手中,自己并不知晓。在交谈中,记者也了解到,该店员并无医师资格,但是有美容师资格。

  执法部门:

  将进一步调查

  现场,梁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科的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店内产品使用时可能出现的感觉,以及此前的治疗案例,又查验了店内的相关证件,并对双方人员进行了笔录。

  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到店后先检查该店是否具有营业资质,在有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就要对店内的产品标签、成分以及从业人员是否涉及医疗行为、有无相关医疗资格证进行查验。同时,对店内产品是否含有危害成分等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调查,不排除会请相关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律师:

  落实到合同上最有效

  张女士说,她目前有两个诉求,一是退回之前的治疗费用,二是退回加盟费。不过如今看来也有些难办。据张女士介绍,当初治疗时双方并未签订相关合同,保证治疗有效;而在付加盟费时,同样只有口头约定,并没有签订相关合同,而店家现今又不愿出面,使得事情难以通过协商解决。张女士的家属也在一旁讲,事后他们也曾了解过,中山路的这家美容店虽小,但却是全国总店,在其他城市也有其加盟店,不过也多是口头加盟,而没有实质的合同。

  记者也就此事咨询了律师,江苏法舟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虎介绍,类似张女士的这种情况,治疗是否产生了效果这一点是可能存在矛盾的:“比如店家说去掉了,消费者说没有效果。这个不像隆鼻、割双眼皮可以明显看到有没有效果的。”而在确认了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双方可以协商解决此事,协商无果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协求助,仍旧无法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张虎介绍,虽然双方在治疗之前没有签订治疗确保有效的合同,但如果店家在广告中提到“无效退款”等话语,那么张女士依然可以要求店家退还治疗费用,同时,若皮肤在治疗中受到了损伤,还可以要求对方进行赔偿。而就加盟费一事,张虎表示“协商是永远有效的方法”,此外,在有其他加盟商的情况下,可以参照其他人的合同协商解决。如若只有口头承诺,也可以按照承诺内容要求对方退款:“比如约定的是上十节课,现在只上了两节,那么剩下的可以要求对方退还。”

  “落到白纸黑字上是最有用的。”张虎也提醒,对于一些涉及商业、金钱方面的问题,事先将双方的义务、权利落实到合同上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晚报记者 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