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新闻

这边停车难 那边没车停

无锡企业将破解停车“老大难”

  锡城已有多处智能停车场,图片摄于太湖广场。

  锡城已有多处智能停车场,图片摄于太湖广场。

  本报讯 (晚报记者 汪自力)随着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停车难”却困扰着现代人。最近,一家号称要颠覆传统停车产业,做中国智慧停车领头羊的无锡企业浮出水面。它的运营方案在今年7月的“2019中国好项目”路演评比中进入企业十强,在9月份的无锡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又受到热捧。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蠡湖科创中心掌停互联网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在“云端物联静态交通大数据平台”的显示屏上,可以看到该公司分布于老湖滨路、汉江北路、玉祁街道、石澄路4个停车场的即时情况,它们有的是门店繁杂的商业街、有的是纯居民小区,有设施先进、导向明晰的现代化停车场,也有地磁感应+高位车牌识别双计费运营的路内停车区。在高清监控视频画面中,处处都是整洁有序。屏幕上显示的用户总数是11248,其中绑定了车牌号的“深度用户”是306。该公司副总经理宋文卿介绍,该项目于今年3月启动,目前运行的已是2.0版,今年的目标是管理泊位数量达到1万个。

  宋文卿告诉记者,目前整个无锡的汽车保有量已达170万辆,“停车难”表现为一方面车子找不到车位,同时却又有相当多的停车位空着“没车停”。无锡停车场的停车率目前没有准确数据,但有报道称,北、上、广、深停车场的泊位空置率高达44.6%。这个错位反映的是停车时间和空间的信息不对称,其原因一是停车场归属复杂,各自为政;二是多种管理手段共存,未能形成统一标准。“掌停”以车位资源为基础,综合利用大数据、移动物联网等技术,将车辆出行、停车设施运营全部纳入一个系统,所有信息通过一个APP或是微信小程序,传递到车主的手机上,为其停车提供实时引导、车位搜寻、错时共享、智能结算等全流程服务。

  45岁的“掌停”创始人徐钰青,自大学毕业后一直围绕“智慧城市”创业,其主导的高浪嘉园智慧社区示范项目曾被评为“江苏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南山慈善家园“智慧养老”项目,被评为“全国物联网智慧养老示范项目”。此次“掌停”项目推出后,已有贵阳、广州等地相关部门前来洽谈引进。

  据悉,解决停车场的“痛点”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首次将“城市停车场”列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无锡去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无锡市机动车停车实施意见》,今年9月,市城管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又联合下发文件,加快推进建设智慧停车系统,要求全市建立统一的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对全市范围的各类停车信息实行联网管理。

  延伸

  “智能停车”应以人为本

  经常在媒体上宣传交通安全的高架交警大队交警田泳真分析:目前无锡的停车场大致有这样几种管理模式:一是传统的全人工收费,一些街边划线停车场,仍依靠收费员追着司机跑;第二种是约在2010年后开始出现的“栏杆收费”,也就是在车辆进场或出场时,根据停放的时间收费。先是人工计时收费,现在是用手机扫码付钱。随着技术的发展,大约在2016年又出现了车牌号自动识别系统,目前主流的场景是将车牌绑定各停车场的微信公号、APP,通过支付宝、微信缴费,如果开通了闪付功能,有可能手机都不用掏出来。

  这几种管理模式各有弊端,纯人工管理员比较辛苦,且易与驾车人发生冲突。栏杆管理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车辆碰撞栏杆的纠纷却增加了交警的出警量。“智能收费”填补了管理费流失的漏洞,但各停车场的收费系统自成体系、互不相通,驾车人找停车位仍旧可能浪费更多时间。

  营销策划人“道竹soultime”因为职业的关系,每月平均行车里程都在5000公里左右,他认为现在虽然大部分的城市停车场都升级到了“智能模式”,但经营方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营利,实际上往往给用户带来了比人工停车场更多的麻烦。

  他以建筑路上新近开业的某餐饮中心为例:刚开业的时候,为了招徕客人,暂不收费,停车场的栏杆虽然逢车要拦一下,也耽搁不了几秒钟。渐有客流后就不对了,缴费要和里面的各个饭店的各种微信、APP绑定,客人即使不想要“优惠”,好好付个停车费也没有办法,停车场出口排队就成了常事。他认为,公共场所的停车场有一定的公共属性,除了“停车经济”的市场竞争,相关的行政职能部门也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指导市场、整合市场,尽量减少不同经营者因利益分割造成的人为麻烦,设在政府办事窗口、医院、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处的公益性停车场,更不应有营利行为。

  设想

  用信息化创造新商机

  徐钰青表示,现在运用在停车场上的云计算、物联网、AI、自动控制等等的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像车牌识别系统的车辆识别率已达99.9%以上,阴雨天也毫无问题,高速自动道闸可以在0.7秒内快速反应开闸,几乎可以免停车进出停车场。但这样的高技术并不能解决每个停车场之间“毫无联系”的孤岛效应。“掌停”就是希望整合这些信息资源,实现一个城市的停车信息互联互通,为公众出行提供实时引导、车位搜寻、智能支付结算的停车全流程服务。而运营方则通过停车费、预约车位,以及与第三方合作开拓的加油、汽车服务、保险、自驾游等延展服务,以及相关商家的积分、打折、返利、红包等优惠活动,获得回报。

  展望

  汽车带上电子身份证

  “到处都是推销ETC的,感觉再不装一个,就要寸步难行了。”今年以来,ETC绝对是锡城市民街谈巷议的热词。这种从2008年就开始推广的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终于在全力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行动中,发起了最后的冲刺。按照交通部的部署,到今年底,须有90%的车辆安装ETC,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

  除了高速公路收费,ETC在停车场的应用也被寄予厚望。近日,记者在上海浦东机场停车场,已经体验到了这种技术的神奇——绝对比原先的支付宝无感通道还要爽。但宋文卿却表示,“掌停”寄以未来的还不是ETC,而是诞生在全国首个车联网先导区无锡的一种更新的技术——ERI,就是汽车电子标识(又称汽车电子身份证、“电子车牌”)。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主任马庆介绍,ETC现在的推广力度很大,但它也有局限性。除了成本和是否需要电源的差异,最大的问题是汽车行驶速度的问题,ETC的识别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70公里,所以经过高速公路收费站时汽车还要“停一下”,而他们所研发的ERI,最高时速达250公里都能准确识别,而且它还有充足存储空间可以扩展,可以很方便地运用在小区出入、停车管理上。目前,公安部主推的汽车电子标识已经在全国十个省市推广,主要是用在特种车辆、危化车辆、校车、营运车辆(包括出租车)上,已经颁布了6个国家标准,还有2个正在报批。 (陆鸣/文 还月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