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焦点新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全省领先

无锡“国保”如何实现“双赢”?

  老义庄外貌全景

  徐氏宗祠第三进钱纹彩绘

  江阴蚕种场院落俯瞰

  近日,洑溪徐氏宗祠、荡口华氏老义庄、江阴蚕种场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荣升“国保”。3处新“国保”分别位于宜兴市、锡山区鹅湖镇、江阴长泾镇,它们见证了无锡地区辉煌的历史。晋级“国保”,让分布在各处的文物有了至高的身份。然而,有了名分之后,“国保”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文物保护与利用能否实现双赢?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无锡“国保”数量全省领先

  作为建筑,文保单位本身就是艺术,但它们的价值更在于其背后承载的重要历史和一地悠悠往事。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文物处处长宋保舵介绍,在经历了全市范围内重要文保单位的遴选、专家实地勘察后,反复论证初步拟定了申报名单,申报材料不知道修改了多少遍,直至省局、国家局专家对申报材料表示认可。最终,经过层层审核、筛选,洑溪徐氏宗祠(古建筑)、荡口华氏老义庄(古建筑)、江阴蚕种场(其他)3处省级文保单位摘得“国保”桂冠。

  宋保舵透露,无锡按照国家文物局强调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等要求,从省级文保单位中挑选了17处具有鲜明典型特征、意义重大的上报。他表示,对照名单不难发现,第八批国保单位以革命文物为主,主要集中在老区,无锡这3处能够脱颖而出,足见其分量和价值。而从全省范围来看,此次江苏省共有27处(25处新增、2处合并)文保单位晋级“国保”,我市的晋级数量排在前列。至此,无锡(含江阴、宜兴)地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总数由31处攀升至34处,涵盖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等各个类别,在全省名列前茅。

  3处新“国保”各有亮点

  洑溪徐氏宗祠又称徐大宗祠,是明代首辅徐溥的家族祠堂,位于宜兴市宜城街道荆溪社区溪隐路200号。洑溪徐氏宗祠盛于明、清,与历史文献资料相互补充,是江南地区家族文化的历史见证。据了解,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宗祠历经多次修复,并恢复重建了第一进门厅,现基本呈现当初的原貌。宜兴市文管办主任蒋苏荣介绍,宗祠保存较好、有价值的是第二进和第三进。而这次能够晋级“国保”,主要还是由于第三进正厅即楠木花厅相对完整,在江南一带的宗祠中,能够把明代彩绘完整保留下来的很是稀少。细看梁柱枋椽上的彩绘,图案有缠枝花卉、包袱锦、云鹤等,属于典型的苏式彩画,色彩依旧鲜艳。

  荡口华氏老义庄位于锡山区鹅湖镇荡口古镇景区内,由里人华进思、华公弼父子于清乾隆年间所建,其后华氏子孙陆续修建,现存房屋五进,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是江南地区典型的清初明式建筑,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宋保舵介绍,明清两代华氏在荡口共建大小义庄7处,老义庄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原有义田数千亩,对研究江南地区义庄的兴起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据了解,荡口古镇曾历经5年的保护性修复,华氏老义庄是保护性修复工程的重点。2007年,老义庄按原有规模风貌进行了全面修缮,保持了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012年,老义庄又进行了内部布展,建立了以孝、义文化为主题的“荡口义庄展示馆”。

  始建于民国的江阴蚕种场虽然“年轻”,但资历却很老,堪称中国近现代桑蚕业的“活化石”。江阴蚕种场位于江阴市长泾镇河北街2号,前身是大福蚕种场,由当地民族资本家宋氏兄弟创办。蚕种场的生活区与生产区相结合、生产用房与古典园林相结合、中式与西式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特点在全国极为少见,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技术最先进的蚕种场。长泾镇教育文体科工作人员顾文军介绍,这个建筑完全利用自然来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温度可以精确到正负误差不超过2摄氏度。他们每个月都会来巡查,尽全力保护好长泾这张文化名片。

  保护与利用如何解题

  “国保”并非“护身符”,“国保”单位要更好、更长久地发展,就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些年,无锡也一直在探索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今年国庆期间,“无锡·有戏”江南园林戏剧节在492岁的“国保”寄畅园上演,锡剧、昆曲、越剧三大剧团在“国保”中“沉浸式”演绎了《红楼梦》《白蛇传》《珍珠塔》《牡丹亭》等经典剧目,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薛福成故居、东林书院两处“国保”单位,常年活动不断。前者开出了家讲堂讲名人家训,“老学霸”们的成才经历启迪着今人;后者恢复了成人礼、释奠礼等传统礼仪展演,报名火热,为了再现古乐场面,东林书院甚至复制了全套编钟。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文物处处长宋保舵:无锡新晋“国保”要加强保护管理,落实文物的保护责任主体是前提,同时要开展多部门合作,破解保护难题,共同围绕文物保护利用下工夫。

  无锡文保专家夏刚草:无锡新入选了3处“国保”,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徐氏宗祠要进一步做好内部的陈列布展,介绍明代内阁首辅徐溥的生平事迹以及徐氏后裔中的名人事迹,并对外开放。让祠堂发挥文化认同价值,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群体意识,实现其丰富而多元的社会功能及现实价值。华氏老义庄大门前有隔河照壁、河边码头,规模宏大、建筑精致,这是老义庄的精华所在。馆内全面展示义庄的规章制度等历史资料,并再现了议事厅、义塾课堂等场景,恢复了赡族济贫的粮仓廒间以及华氏当铺等实景,让游客对义庄文化一目了然。期待展示馆能策划、开展一些活动与游客互动。

  江阴市文管办负责人刁文伟:江阴现有8处“国保”单位,地方政府历来重视“国保”的修缮,也有细致的文保措施,但修缮之后更要考虑如何利用,发挥出文物的价值。

  夏刚草:江阴蚕种场大部分原建筑保存完整,并得到了有效的修缮加固。尤其是当年养蚕育种的工具设备大多还收藏于其间,显示了当时先进的科技水平。蚕种场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内部展陈,最好增设养蚕育种的表演性操作,让参观者更为生动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

  (张月/文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文物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