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6名老师共同打造江南文脉系列课程

“全省第一课”在市一中启动

  本报讯 昨日,无锡市第一中学举行了内涵发展论坛暨“文化自信·江南文脉”课程基地方案论证会,公布了惠山古镇景区管理处、东林书院等一批合作单位、顾问单位以及学术顾问。高二年级的研学行动也在当天展开,800多名学生前往运河公园、惠山古镇和东林书院进行现场研学并形成调查报告。

  据校长陈曦介绍,《文化自信·江南文脉课程基地》以第一名的成绩位列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入围项目榜首。学校将充分利用一中特有的人文教育资源,带领学生感知山、水、风物,深植家国情怀。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说:“江南文脉由中华民族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编织而成,这个宏大的时空文化结构就以课程基地为依托。”他认为探索高中的育人模式是课程的核心问题,课程发展实质是人的发展,要在价值观培育上下功夫。

  论坛举行的同时,高二年级学生上午开展研讨分组并选定主题,下午进行现场研学。“每个班我们都选定了五到六个‘求进大使’提前进行培训,由他们为同学讲解。”校党委书记朱晴怡说。被推选为“求进大使”的肖宗臣带着一组同学进入惠山古镇拜访了张中丞庙、范文正公祠,又到了东林书院,深入了解家乡文化。

  自申报之日起,课题组的6名老师就开始了对课程和实践活动的思考。10月,市一中高一年级学生迎来一堂融合语文、政治、历史等人文学科的全新选修课。朱晴怡表示:“人的培养是融合性的,通过融合人文学科、打破学科壁垒和整合课程资源,学生所得到的知识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从校本选修课程目录上,记者留意到还有化学老师朱鹏飞带来的主题为“江南饮食文化的交融发展”的课堂。“化学涉及科技史,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在酿制米酒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在家中尝试酿制然后在课堂上分享过程,这一传统工艺与物质变化、温度等方面都有关。”朱鹏飞说。一个知识点所涉及 的学科都需要准备,90分钟的现场教学中可能会融合3-4个学科知识点,所以就需要老师共同备课。“文化传承、家国情怀、政治认同和区域认知,这些从学科中体现出的核心素养无不指向文化自信,所以文化自信应该成为高中生培育‘四个自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朱晴怡说。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