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脍炙人口的锡剧《好人俞亦斌》走进了前洲中心小学,校祁达锡剧社的20位学生全部登台表演。作为“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前洲中心小学的“民族经典文化课程基地”项目入选省教育厅 “2019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社团活动也围绕经典文化展开,与当地企业合作融入乡土特色,祁达锡剧社便是拥有企业冠名的13个社团之一。据校长孙琴芬介绍,全校大小社团50多个,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
以诗剧传承经典
海燕文学社是前洲中心小学第一个企业冠名的社团,至今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海燕高压泵阀厂是前洲街道的明星企业,海燕的精神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交汇点。有了社会力量的支持,学校社团运营更有保障。”孙琴芬坦言,企业冠名需要对其进行各方面的考察,时间长达两年。如今,以家乡名人冯其庸为领航标,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海燕文学社的学生初步掌握了诗歌平仄、押韵和五言绝句等基本常识,并尝试进行诗歌创作。
“老师,我下周要出去巡演啦。”祁达锡剧社的小团长对班主任说。学校的6位“小戏骨”时常需要跟随《好人俞亦斌》剧组外出巡演,目前已走过了北京、南京等地。作为市锡剧传承的十三所学校之一,前洲中心小学将品格提升工程项目与锡剧挂钩,以“两个童年的相遇”为主题,创作了以少年时代的冯其庸为原型的民族经典锡剧系列,由社团学生进行演出。孙琴芬向记者介绍:“如今《少年读三国》和《避灾》剧本已经完成并演出,关于‘瓜饭楼’的故事也已开始构思创作。”
以民乐渲染艺术氛围
2000年,前小民乐队在前洲中心小学成立,当时社团还只有25人。2016年新光民乐团成立至今,全校已拥有4支90人编制的年级乐团和一支百人编制的校级乐团,约600位学生参与民乐学习。
无锡市市级艺术团、连续八届获得区校园文化艺术节一等奖、多次获市百灵鸟比赛创作金奖……这些荣誉都和学校成熟的民乐教育体系分不开。据孙琴芬介绍,学校针对民乐教学进行了校本教材编写。“我们开设7种乐器的教学,对应7套教材,每套6本对应6个年级。”
除了校内活动和参赛,在社区和企业的活动上,经常可以看到学校艺术社团精彩的表演。孙琴芬说:“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让学生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企业设立基金并准备奖品,给予学生鼓励。”
以水墨描绘眼中大世界
前不久,鹏达书画社的成员走进了冯其庸学术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了冯其庸在多领域的成就,最后学生以水墨画的形式记录下自己最感兴趣的藏品和景致。鹏达液压机床厂、玉祁酒业集团等社团合作企业也是学生的“写生基地”,他们以稚嫩的笔法展现亲历企业的所见所感。“学生有机会走出校园,实地了解企业发展壮大的历史,亲身感受科技带来的巨变,在提升美术功底的同时也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孙琴芬说。
据了解,前洲中心小学以校园、生活为载体,在开发民族经典主题课程中,建构“诗文传诵”“民乐传艺”“翰墨传创”三大主题,以社团和系列课程等多种形式进行民族经典文化教育。“民族经典文化课程基地建设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习内容,将经典和现代相结合,旨在丰富儿童校园生活,让孩子在民族经典课程学习中获得快乐,构建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行为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主动起来,促进素质全面发展。”孙琴芬说。 (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