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专版

肠道保护神,健康守“胃”兵

记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无锡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民以食为天”,如果说消化道是生命的供给线,那么消化内科医生就是健康守“胃”兵。作为无锡最早的省级临床重点消化专科,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不断精进技术与服务,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从防到治,努力守护百姓健康。

  多年奋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教研全面发展,成为综合实力较强、特色鲜明、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专科。截止2019年10月,科室已开展消化道早癌黏膜剥离术(ESD)280余例、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430余例,在胆胰疾病和早期胃肠道肿瘤临床内镜诊治、炎症性肠病(IBD)等方面保持优势,并开设胃食管反流病及胃肠动力、幽门螺旋杆菌、炎症性肠病等专病门诊,加强慢病管理。

  ■ “镜”无止境,微创治疗传福音

  苏阿姨平时很注意饮食,血脂也不高,却总是发作急性胰腺炎,虽说保守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但近一年已经发3次,一直不能明确原因,生活大受影响。这次发病,苏阿姨立刻来市人民医院就诊,查出罪魁祸首居然是胰腺分裂,就是胰腺发育过程中腹侧胰管和背侧胰管未融合,胰体尾和部分胰头的胰液只能靠副乳头引流,因副乳头较小,胰液引流不畅引发胰腺炎反复发作。病因明确后,消化内科ERCP团队为苏阿姨进行了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手术,术后恢复很好,胰腺炎再也没“找上门”。

  内镜下早期诊断及微创治疗是目前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胆胰疾病的“2E诊治”——ERCP和EUS(超声内镜),是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治胆胰疾病的两大利器。消化内科常规开展ERCP治疗30余年,成熟并系统化开展包括胆总管和胰管结石取石术、鼻胆胰管引流、胆胰管良恶性狭窄支架植入和细胞刷检等治疗。科室开展超声内镜(EUS)诊断和介入治疗技术也有10余年,多项技术属省内率先开展。科室将EUS与ERCP相结合,为胆胰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中检测评估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新的方法。

  60岁的奚阿姨总感觉咽喉部不舒服,“如鲠在喉”,吃了东西更是难受,还时有反流、反食。胃镜发现是食管憩室作怪,憩室像个小口袋,一旦形成,常会逐渐增大,使食管不易排空,引起食物存留,常致反流误吸。消化内科内镜团队为奚阿姨进行了内镜经黏膜下隧道憩室间脊切开术(STESD)的治疗,随着食道憩室脊的切断,原本食物会漏进去的“小口袋”消失了,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不断探索创新内镜治疗技术,让更多患者受益,奚阿姨正是得益于消化内科在大量隧道内镜微创手术的基础上今年新开展的技术。近年来,消化内科相继开展了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硬化剂、组织粘合剂及套扎治疗、非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治疗、消化道支架置入及消化道异物治疗等复杂的内镜治疗新技术,创下双气囊小肠镜135分钟完成经口、经肛对接检查的纪录,还成功完成超声肠镜下直肠周围脓肿穿刺引流的治疗。

  ■ 火眼金“镜”,早癌筛查进社区

  万伯伯平时身体挺好,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早癌筛查项目进社区,他就做了筛查,需再做胃镜筛查,发现胃体黏膜有细微的异样,遂行黏膜活检,病理提示胃体印戒细胞癌,恶性,发展极为迅速。很快老伯进行了外科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印戒细胞癌,万幸肿瘤尚在黏膜内,切缘阴性、淋巴结均未见转移,术后也无需化疗,目前随访良好。随着消化疾病预防、诊治观念和技术的改变和进步,如今消化道肿瘤并非无计可施。如能尽早发现,通过消化内镜切除或者外科手术,疗效会极大提高,甚至可以治愈。

  依托熟练开展的胃肠道肿瘤内镜诊疗技术,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以“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生命,拯救一个家庭”为理念,不断提升技术,大力开展消化道肿瘤早发现早诊治工作。消化内科获得新吴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展社区“早期胃癌筛查”民心工程项目,至今接受血清学筛查共19877人,进一步胃镜检查的2253人次。目前发现无症状胃癌28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200余人,食管癌6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科室近三年早期胃癌检出率为36.1%,高于国内10-20%的平均水平,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内镜下切除后治愈。

  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以胃癌防治为目标,从普查到精查,努力探索并建立无锡特色的筛查模式,被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中国江苏网等媒体报道,认为该项工程是区域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创新,是医联体工作的延伸,使医疗健康服务转到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 非同寻“肠”,规范诊治建平台

  目前中国人群的炎症性肠病(IB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这是累及消化道的一类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高发于年轻人,病程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常伴随终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针对IBD难治及对家庭严重困扰的特点,消化内科积极推进IBD系统化、规范化诊治及科学管理,在无锡市内率先开设IBD专病门诊。

  2017年成为中国炎症性肠病防治教育基地,秉持多学科协作(MDT)和慢病管理的理念,通过多种方式打造IBD规范化诊治及健康管理平台,为每一位IBD患者建立个案管理档案,“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针对性进行疾病宣教、延续性健康教育管理,通过手机端为患者答疑解惑,在缓解病痛的同时,大大增强了患者的归属感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IBD诊治效果。

  ■ 健康守“胃”,科普知识精准传达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提前消弭危险患病因素。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以普及健康知识,提高防病治病意识为己任,建立微信平台公众号及病友QQ群,组建病友志愿者团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定期开展IBD患教会、早癌知识讲座,积极宣传科普,希望将疾病预防等知识精准传达给公众,把院内治疗延伸至院外,将预防、治疗和保健结合起来,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消化内科定期在新吴区开展胃病防治知识讲座,将社区医联体单位作为专科内镜诊疗技术的推广和帮扶对象,增强人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意识。在社区配合下,消化内科对早癌筛查对象持续跟踪随访,通过设立幽门螺杆菌(HP)专病门诊,进行延续性疾病管理,指导患者随访,规范根治HP方案,以期达到预防胃癌、早诊早治及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标,并且通过科室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早期胃癌防治知识,提高人群健康体检意识,缓解恐癌心理。

  ■ 继往开来,人才科研齐发展

  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目前医师队伍高级职称16人,教授和副教授3名,博导和硕导5人,博士10人,硕士19人。3人次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和市医管中心重点培养对象,1人入选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青年人才,3人入选无锡市“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青年人才。多方位开展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多名医师赴国内外进修学习,并与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病院、佐野病院和静冈癌中心病院等顶级消化内镜团队开展长期学术和内镜技术交流。中青年医师不仅多次登上国内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更受邀在美国消化疾病周(DDW)、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大会发言及壁报交流数十次。

  近五年科室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市级基金10余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5项、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二等奖10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发表SCI、中华系列等专业论文300余篇。

  目前,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中国医师协会基本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国家消化内镜质控哨点监测医院、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炎症性肠病防治教育基地、无锡市青年文明号、无锡市“科教强卫工程”创新团队、基层特色科室市级孵化中心,省级消化内科护理专科护士临床实习基地、无锡市消化内科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具有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消化专业组资质。2017年在香港艾力彼全国地市级医院消化专科排名第11,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消化病学排行榜中跻身前100。

  (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