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拉进“黑名单” 威慑力度大

  保障性住房,顾名思义,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定向安置房等构成。

  由于保障房的性质决定了其经济性、公益性,保障房与商品房之间势必存在很大价差。说简单点,这一惠民政策就是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打起了保障房的主意,比如开着豪车住保障房、将保障房用于出租……保障房“鹊巢鸠占”的现象并不罕见。

  保障房必须坚守“保障”社会公平的底线,不能成为被滥用的福利,沦为不断被蚕食的公共资源。正如有专家所言,福利分配不是政府对公众的恩赐,而是一种公共职责的承担。政府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一部分人通过弄虚作假占有公共资源,就是对真正有需要者的一种剥夺。

  对于那些不符合条件、骗取保障房的“假穷人”,除了收回政策待遇、进行舆论谴责外,还应依法加大其违规成本。在无锡市区首推的住房保障诚信管理体系正是这一方面的有益尝试(昨日本报A4版报道)。按照规定,个人及单位有关保障性住房的严重失信行为将记入“黑名单”,除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住房保障外,还将面临乘坐高铁飞机、子女就业、贷款、评先评优等方面相应的惩戒。

  也就是说,一旦被纳入不良信用记录,真的可能会“寸步难行”。这不但能加强对违规者的惩罚,还将震慑其他人,促进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而言,还可以对保障房政策进行更多动态探索,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对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在合理轮候期内予以保障,对重点困难群体实施精准保障,让保障房能够给那些真正有住房需求的人群。

  (金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