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二泉月·市井

印章记录人生

  | 阳羡法公 文 |

  印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印者,信也,见印如见其人。从古至今,印章都是盖在重要的地方,印落纸上,便是一诺千金,因而,印章代表着诚信。在人生历程中,那曾经盖过的一个个印记,如同一个个鲜明足迹,成为工作、生活的记录。

  在我的书柜里,存放着几枚个人印章,这些印章曾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使用,记录和证明着我的人生历程。

  第一枚印章,是木质方形的,底部大,顶部小,呈立体梯形状,底部刻有我的姓名。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枚印章,是父母在我出生不久,专门到镇上刻字店刻制的,与我同龄。不要小看这枚印章哦,盖上它就能领回我的生活费用。我生于1954年,那个年代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88岁的老父亲告诉我,当年他在和桥镇团委工作,我母亲在镇妇联工作,工资是执行粮贴制,两人分别按100斤大米、60斤大米价格折算补贴。生的孩子享受供给制,第一个孩子发保姆费18元,保育费15元。两个孩子发一份保姆费,两份保育费。1955年国家取消供给制,实行了薪金工资制度。十分感恩我的祖国,让我生下来就享受这么好的待遇。我的第一枚印章记录了这段历史。

  1970年8月,我响应国家号召,插队落户到农村。作为知青,下乡后有6个月的粮油补贴,到公社粮管所领取。那个年代时兴用印章,而不是亲笔签名,为此,我花两角钱在镇上刻了一枚木质印章,扁扁的,小小的,每次领粮油都盖上此印。后来,生产队年终分红,我也是用此印。再后来,服役当兵到部队,每月领取津贴费,用的也是这枚印章。记得1975年填写入党志愿书时,除了签名,我还郑重其事地盖上了这枚印章。这枚印章不仅有领取钱物身份证明的信用功能,还有我忠诚党的事业的庄严承诺。

  从部队复员来到印刷厂排字车间工作,遇到了老朱师傅。他是个刻字雕版师傅,身怀绝技,印刷用的特殊字体、艺术字,都是他一刀一刀刻出来的。我请他为我刻了一枚印章,用的材料是一段半截的大理石镇纸,材料不好,容易爆料。老朱师傅用他高超的手艺,刻出了完满的作品。印章为繁体阳文,苍劲有力,古朴雅致,我很喜欢。爱书的我把它用作藏书章,每买一本书,都盖上这枚章,且统一盖在扉页和第7页左下角。后来新鲜感过了,人也懒了,买书后就改为手写签名了。但这枚印章我一直珍藏着,因为它记录着我读书的经历,还珍藏着老朱师傅与我的友情。

  还有两枚印章是比较特殊的,虽说是私人印章,但却由单位办公室保管,用于公处。那是我担任基层检察机关主要领导时,组织上给定制的。一枚是铜质方印,标准规格,标准字体。主要用于单位对外的相关文本,包括各类报表,代表单位行使法人代表的权力。另一枚是签名章,由我亲笔书写样本后刻制的。签名章使用蓝色印油,主要用于检察机关相关的法律文书,以及部分检察人员法律职务任免等。两枚印章虽小,但分量很重,那是法律赋予我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对这两枚印章的使用,我丝毫不敢懈怠,全身心投入工作,把好每一道关口,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这两枚印章我使用了近10年,记录了我繁忙工作和足有成效的经历。值得欣慰的是,在追求司法公正的历程中,我们没有发生冤假错案,没有出现徇私舞弊,这两枚印章足以证明之。

  印章还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在百花齐放的艺术园地中,从不缺少印章艺术的喜爱者和追求者,有两位朋友就是如此之人。华新博先生,我的党校同学,工作之余爱好舞刀刻印。他待人热情,专门为我刻了一枚印章,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我喜欢。这不只是有浓浓的同学友情,还有他送我的两句话让我受用。他在印章的两边分别刻着边款:“公正执法”“法可严不可猛”。叮嘱我正确用权执法,挚友啊!查元康先生,我的老乡,自幼习字,后拜韩天衡为师学习篆刻。元康悉心钻研篆刻艺术几十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师古而不拘泥,变法中有创新,刻出的印章造型多变,清新秀气。元康为我刻了两枚印章,一枚是“宪法公平”,采用的是朱白间文印的手法,“宪平”两字是朱文,“法公”两字是白文,巧妙地将我的人名和笔名集于一体。我曾将这枚印章图片复制在名片上,用于对外交流,既美化了名片,也时刻提醒我在工作中要维护宪法公平。另一枚是“阳羡法公”(阳羡是宜兴的古称),这是我常用的笔名,也是我的网名。印章篆文线条优美,秀气清新。我将此印用作微信头像,可以天天见到。这些印章记录的是朋友情深和我的文化生活,虽是闲章,却透着真实的人生信誉。

  印章无声无息,但在使用过程中是有生命有温度的,它客观真实地记录着人生的重要节点。感谢我的印章,陪伴我走过以往美好的历程,记录我人生的诚信足迹。现在,有的印章已经“退休”,只能作为个人收藏,有的印章仍会发挥作用,在今后的日子里,还会添置新的印章,陪伴我欢度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