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锡教风采

积余实验学校七年制社团创意满满

以学院分类并设有必修、选修课程

  “背挺直,注意握笔姿势。”在积余实验学校的书法教室里,张志坚老师正挨个调整学生的坐姿和写字手法。每周五下午,是积余实验学校的社团课程,分为5个学院,共39个课程选择。“五彩同伴社团”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载体,学校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合作、沟通交流学习的意识。

  将必修课程打造为学校特色

  积余实验学校在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三四年级学生每周都有固定的书法课。徐欣妍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学习书法,升入五年级后她毫不犹豫选择了书法社团,在名师张志坚的指导下继续练习书法。“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我会给他们安排不同的练习内容,因材施教。”张志坚说。在暑假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江苏赛区的比赛上,她与社团的宋明轩共同夺得特等奖。此外,社团内许多学生也都在各类书法比赛中获奖。

  “啦啦操是学校体育课上的教学内容之一,开设啦啦操社团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系统的训练,近期我校啦啦操队伍在市级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初中部教务主任王芸洁介绍。今后,学校会在师资建设上下功夫,希望老师也能根据自己兴趣及特长独立开发更多的校本课程。“我们学校很多老师都有一技之长,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为他们打造展示平台。”王芸洁说。

  多样选修课挖掘学生潜力

  “我做的好吃!”“老师我能不能装一些回去给爸爸妈妈吃?”民俗美食课上,学生们完成了大米糕的制作,并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临近年末,下节课我准备教学生打年糕,使用的模具我会从自己的工作室带过来。”民俗美食老师田文霞说。据她介绍,每节课所制作的美食都是按节气或节日选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同属于人文学院的九思诗社是梁溪区首个学生诗社,依托校本教材“梁溪诗话”,社团主要培养学生诵读、鉴赏、品析诗歌的兴趣和能力,带领学生领略梁溪地域历史文化,并拓展延伸到对锡城文化、古典文学的研究品悟上。

  “科技学院有无人机创客和魔法化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语言学院开设日语、韩语,与外教面对面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发掘自己在语言上的潜力。”德育主任徐文说。今年是学校第十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类比赛活动让校内各个社团都拥有自己的展现机会。

  魔法化学社提前培养学习兴趣

  “以前我并不知道化学是什么,通过魔法化学社才发现原来那么有趣。”七(5)班的李思齐说。制作叶脉书签、DIY肥皂……课程老师梅伟权将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实践调动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Chem is try,在第一节课上我把化学的英文进行拆分,让学生明白化学需要尝试和创造。”梅伟权表示,她希望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不是只有书本上的生硬公式。课堂以分组形式展开,何俊辉和李思齐来自两个不同的班级,对化学的热情使他们在团队协作中成为了“好兄弟”,共同探讨实践知识。据徐文介绍,社团多个活动都需要团队协作完成,并且社团不局限在班级中,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班级或年级的同学,扩大自己的交友范围,这就是同伴的意义所在。

  参与五彩同伴社团建设的荣加贝老师说:“社团对一到七年级学生开放,这段时间是学生特别重要的成长期,也是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这样的社团设置带给学生整整七年的连续性、多选择的课程体验机会,展现了我们九年一贯制教育的理念。”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