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秒读

利用纳米颗粒靶向 识别肿瘤取得重要进展

  在纳米颗粒上装载识别配体,对肿瘤进行主动识别,从而实现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近年来这种方式的有效性越发受到质疑。我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表明,利用纳米颗粒靶向识别肿瘤是有效的,但其效果受靶向修饰模式影响明显。

  开展这一研究的科研人员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李峰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先恩研究员联合团队。近日,他们借助蛋白纳米笼的空间可寻址特性,利用可控自组装和高效点击化学反应,成功在迷你铁蛋白纳米笼上实现了靶向配体精确可控修饰,获得了六种具有特定配体数目和空间分布的纳米颗粒模型。

  联合药物治疗

  可快速清除结核病细菌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一个研究小组新发现了结核病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并成功通过一种药物组合阻止这种耐药机制被激活,通过两个月治疗就几乎完全清除了小鼠肺部的细菌,且可有效降低复发感染概率。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印度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据《印度教徒报》近日报道,印度科学研究所传染病研究中心阿米特·辛格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联合使用抗疟疾药物氯奎与结核病药物异烟肼,在8周内可基本清除小鼠和豚鼠肺部所有结核病菌,并可降低复发概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