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无锡中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就2018年以来无锡法院行政审判工作的相关情况作了通报,并从近三年审理的行政争议纠纷中,精心挑选了9起典型案例进行发布和解读。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两年行政争议案件数量呈增长趋势。2018年至今年10月,全市法院受理各类行政争议案件约4697件,与以往同期相比,增幅超过一成。
“出具出生医学证明的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该案作为全市法院行政审判9起典型案例之一,无锡中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张学雁在解读这起典型案例时表示,许某与朱某同居期间,在江阴市某医院生育了一个男孩。孩子出生半个月后,朱某在该医院申请办理了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出生医学证明上载明了新生儿的姓名“朱成”(化名)、性别、出生时间等事项。当天,许某在该医院对出生医学证明中新生儿的姓氏以及出生医学证明的办理流程提出异议。但两年半后,许某在其户籍地为孩子办理户口登记时,登记姓名仍为‘朱成’。2017年10月,许某将江阴市某医院作为被告诉至江阴市人民法院,请求法院撤销被告出具的出生医学证明,并判令医院重新按照法律程序签发出生医学证明,将孩子的姓氏更改为“许”。法院裁定驳回许某起诉。张学雁解释,行政诉讼的范围从传统的学理意义上来理解,一般其限定为具体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实施的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另外,其他8起行政审判案例也各有特点,法院希望通过这些案例有效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规范执法,能引导公民依法理性维权。
无锡中院行政审判庭负责人彭国顺表示,近两年行政争议案件中,进入到诉讼程序的行政行为主要集中在城建拆迁和劳动保障(工伤认定)领域。另外,他在解读个别当事人滥用诉权现象较为突出这一特点时表示,由于“民告官”的特殊诉讼结构,起诉门槛低、诉讼费用负担小,个别当事人采取恶意诉讼、无理缠诉等方式滥用诉权,将行政机关拖入诉讼泥潭,以期谋取法外利益,严重浪费了行政和司法资源,影响了审判职能正常运行。目前滥诉主要集中于因征地拆迁、投诉举报引发的政府信息公开之诉、行政复议之诉及不履行法定职责之诉。
(石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