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二泉月·文化研究

协助孙洙选编《唐诗三百首》的徐兰英

  | 刘桂秋 文 |

  《唐诗三百首》在唐诗的传播和普及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一直到今天,都是无与伦比的。这部唐诗选集的编选者,是清康熙、乾隆时期的无锡人蘅塘退士孙洙;而协助他编选的,是他的继室徐兰英。

  孙洙的原配夫人薛氏,其父薛振采,是无锡薛福成家族迁锡第十一世祖,曾担任过清直隶州的州同(州同为清代知州的佐官)。孙洙与薛氏生有三子:士颖、光丙、光庭。但薛氏到三十一岁那年就辞世了,此后孙洙又继娶了徐兰英。

  徐兰英,字澧仙,生于清康熙五十年(1712),卒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关于徐兰英的家世,到现在为止,极少见到有乡邑文献资料的记载,惟清乾隆时期黄卬所著的《锡金识小录》卷八“孙进士妻”条中记:“徐氏兰英……其父家有赀,而所出微,故世家无与为婚,而小家其父亦丑之。后归孙进士铢[洙]为继室。”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徐兰英的父家,家中饶有钱财,但她的父亲不愿为女儿的婚事多所花费,所以无法与那些世家大户缔结婚姻;而如果是那些“寒酸”的小户人家,她父亲又看不上。这样迁延日久,最后徐兰英成了孙洙的继室,孙洙的另外两个儿子光颜、光地即为兰英所出。

  从世俗之人的眼光来看,徐兰英家境和自身条件都不错,最后为人“继室”也许是受了委屈;但孙洙、徐兰英两人却是琴瑟和鸣,最终成就了夫妇共编《唐诗三百首》的一段佳话。

  徐兰英自幼即颖悟聪慧,早年曾从无锡籍诗人杜诏(字紫纶,号云川,1666—1736)学诗,又从寓居无锡的金坛籍书法家蒋衡(字湘帆,号拙存,1672—1743)学书。笔者曾细检杜诏的《云川阁集》和蒋衡的《拙存堂文初集》,并未找到与徐兰英有关的诗文信息。但自小得到杜诏、蒋衡这样的名家的指授,使得徐兰英工诗善书,据说她还得到过御赐“江南女士”的印章(见《锡金游庠同人自述汇刊》中的《孙譔鸿自述》,孙譔鸿是孙洙的四世孙)。

  徐兰英在书法方面的专长造诣,史料文献中多有道及。如《新安孙氏家乘》中记其“书法秀劲,与蘅塘相伯仲”;窦镇《国朝书画家笔录》将其名列“国朝书画家”之中;《锡金识小录》中则说:“吾邑女子工书法者,自昔未闻。乾隆初有徐氏兰英者,学书于金坛蒋湘帆衡,为入室弟子,能擘窠大字。琳宫梵宇,联额多出其手。”

  这里提到当时无锡的“琳宫梵宇,联额多出其手”,但或许是在古代女子的观念中,会觉得不宜在外面的场合多显扬姓名,所以很多时候题字时并不留名款,致使后人并不知晓书者是谁。现在还能从文献资料中考知的,一是以前惠山东岳殿中的“咫尺龙光”四字为徐兰英所书(黄卬《锡金识小录·孙进士妻》),二是近代无锡乡贤陶世凤在《乡饮大宾选用训导优增贡生孙公传》一文中记,他少时游惠山,见香花桥诵芬楼有“山色上楼多”“更上一层楼”两匾,不留名款,仰止再三,留恋而不忍去,“后询之吾师周质筠先生,始知为徐兰英女士所书”。

  在诗歌方面,徐兰英“颇娴吟咏,名噪一时”(黄卬《锡金识小录·孙进士妻》),但流传至今的诗作却极少。清顾光旭编的《梁溪诗钞》曾选录了一首徐兰英的题画诗《题二泉女史画芍药》,诗前有作者的小序:“余既书小赋,未尽钦仰之怀,因复题二短句。”诗曰:

  名重金闺老画师,一枝新艳写芳姿。月中昨夜分明见,半脱宫衣不语时。

  却看春色满君家,风舞霓裳烂若霞。为爱新图翻旧谱,殷勤觅句写簪花。

  诗题中的“二泉女史”名邹雪虹。《梁溪诗钞》在《题二泉女史画芍药》之后,即接以二泉女史的《自题所画芍药》:

  红翻画省试仙裳,绰约名姿伴国香。婪尾一杯春欲去,晓雾残梦忆维扬。

  顾光旭编选《梁溪诗钞》,对于当朝的诗人,一般都是从征访而来的各家的诗歌别集中来进行甄选。据高鑅泉《锡山历朝书目考》卷九载,徐兰英有诗集《澧仙诗草》,但顾光旭在为徐兰英作的小传中说她去世后“诗稿尽失”,可见《澧仙诗草》在顾光旭编纂《梁溪诗钞》时即已散佚不存。《题二泉女史画芍药》是“偶录诸画中”,也就是从二泉女史邹雪虹所画的芍药图上过录下来的。从诗前小序可知,徐兰英对二泉女史的画作非常钦仰,所以既作小赋,复又题诗。同时也可以由此推想,徐兰英当时的“朋友圈”,大多应是像邹雪虹这样的一些工诗善画擅书的闺媛淑女。这一点也可以从其他的文献资料中有所证明:侯学愈编的《续梁溪诗钞》中选录蔡如玉诗一首,其诗前小传说:“如玉字亦环,诸生蔡焯女,过锦继室,工绘事,花翎、羽毛,点染如生。与孙进士洙继室徐兰英为友,时相唱和。”

  历来我们所能看到的徐兰英的诗作,就似乎只有这一题二首的《题二泉女史画芍药》。对此,笔者很不甘心。经多方反复搜检,发现清人汪启淑编的闺媛诗歌总集《撷芳集》卷四十七,选录有署名“徐澧仙”的《寄孝女孙晓霞》一题二首,诗曰:

  绿窗前后鹁鸠声,小梦难忘说与莺。何处是家空拜月,几时无泪莫长生。岂知药草翻添病,已送梨花不愿晴。憔悴只宜随孝女,杜鹃相对哭双卿。

  生小玲珑福未圆,枉抛心力教婵娟。花神旧感东皇赠,贬诏新颁燕子宣。布谷采桑愁证候,夕阳春雨病因缘。江南薄命知多少,第一佳人第二泉。

  诗前小传说:“徐澧仙,字里未详,其诗系亲家洪篠洲所寄者。”可见汪启淑对“徐澧仙”是谁也并不了然。实际上,澧仙是徐兰英的字,这同样为一题二首的《寄孝女孙晓霞》也是徐兰英所作。

  诗题中的孙晓霞,名旭媖,字晓霞,一字如婉,是当时无锡有名的孝女兼诗人,《梁溪诗钞》卷五十二选录她的诗多达二十八首,并有一篇相对比较详尽的诗人小传,传曰:“孙旭媖,字晓霞,一字如婉,诸生孙云朝女,著有《峡猿吟》。云朝无子而贫,晓霞侍养不嫁,针绣所得以供甘旨。复精岐黄术。亲殁,居邑之楼巷,颓垣斗室,吟咏自怡。年八十余卒。秦泉南先生匾其庐曰贞孝之门(晓霞诗有‘巾帼而腐儒’之句,金沙蒋湘帆先生取‘巾帼腐儒’四字作横卷,一时题咏者甚多)。”又徐兰英的“书法老师”蒋衡曾为孙旭媖的诗集《峡猿吟》作序,中曰:“孝女家赤贫,父母无所养,弟妹又早夭,二亲无依,乃矢志不字,勤女红以奉甘旨,间为人佣书助不给。居近通衢,家徒四壁立,比邻数十年,未尝识面,并不闻其声。古君子之谨身修德、秉礼而达意者,何以加兹!余又闻孝女家坐无几、卧无榻,乱砖支一板。倚屋壁,堆书数千卷,皆其手所翻阅。工书法,其为诗贯穿三唐,而济以苏陆,然皆出于至性至情。”了解了这些基本背景,我们对徐兰英的《寄孝女孙晓霞》诗,当会有更深的体认。

  最后再说回到《唐诗三百首》。这本书的编选者,在它刊行以来的各种版本上,都是署“蘅塘退士”。“蘅塘退士”姓甚名谁?在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唐诗三百首》首次刊行以后的一二百年中,人们一直都不甚了然。到了民国初期,古香书屋版的《唐诗三百首》卷首有一篇《蘅塘退士小传》,中云:“蘅塘退士姓孙讳洙,字临西,无锡人也……癸未(1763)春,(孙洙)辑《唐诗三百首》,徐夫人亦参以见解,互相商榷,故编辑告成,风行海内。其有裨于后之学诗者岂浅鲜哉!”此后学界一致确认,《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是孙洙,夫人徐兰英则是其协助者。虽然我们无法得知徐兰英在此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有多大,但这部影响极广的唐诗选集的最终编成,是孙洙、徐兰英夫妇共同劳动的成果,这一点应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