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18时20分,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锡剧姚派艺术创始人姚澄,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3岁。
舞台上,她是“锡剧皇后”
生活中,她是叶圣陶的儿媳妇
姚澄出生于无锡江阴一个叫姚家埭的小村落,因迫于生计也希望女儿有更好的出路,在江阴唱滩簧戏颇有名的父亲姚根宝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定将11岁的姚澄送去戏班拜师学艺,从而也成就了姚澄“锡剧皇后”的人生。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姚澄在舞台上奉献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角色。文质彬彬的落难才子文必正、多愁善感的富家公子贾宝玉、至情至性的大家闺秀祝英台……生活中,她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她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儿媳妇,是著名作家叶兆言的母亲,更是众多锡剧后辈们的榜样。
一生桃李满天下,很多徒弟都喊她“妈妈”
姚澄的灵堂设在南京功德园,来自各地徒弟、徒孙、后辈们的花圈摆满了整个灵堂。“我再也不能拉着她的手喊老师了。”姚澄的学生袁菊芬,也是江苏省锡剧团演员,接受记者电话采访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14日晚上7点,当袁菊芬接到老师过世消息的电话,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整夜都无法入睡。“我明明上周才去看过老师,精神挺好、病情也稳定,她还拉着我的手问我怎么会那么凉,让我注意身体,没想到这竟是最后一面。”袁菊芬一边哭一边反复责怪自己不应该感冒生病,这样就可以多看老师几次了。她告诉记者,12月21日就是姚澄的生日,原想着与师姐妹买个蛋糕,陪老师在医院过个生日,让她开心下,现在也无法实现了。
“老师一生桃李满天下,她从不吝啬传授技艺,上到八十多岁的艺术家,下至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只要有需要必是耐心教导。" 回想起姚澄对自己的耐心教导,袁菊芬再次忍不住在电话中哭了起来,她表示,姚澄对于徒弟们十分严格,动作、表情、唱腔,只要有细微差错,她都会让大家一遍遍重复练习,“老师总说你只要上台就要对观众负责,演出是否完美就代表了你的态度。”袁菊芬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刚从学校毕业进团第一年就拜师姚澄,师徒情分格外深厚。在舞台上姚澄一丝不苟,徒弟们做错就会骂;而在私下生活中,更像大家庭中的家长。“老师都把我们都当成亲生儿女般对待,逢年过节还给我们包红包、发礼物,嘘寒问暖更是常态。”袁菊芬直言,很多徒弟都喊姚澄“妈妈”,因为有她,我们特别幸福。
在同行眼中,她是一位喜欢看书的淑女
在无锡锡剧演员李桂英的眼中,姚澄就是一位喜欢看书的淑女。“每次演出空闲时,她总在看书,身上的书卷气让人觉得她更像一位女学者。”李桂英告诉记者,1949年姚澄加入苏南文工团,当时半文盲的姚澄,为了看懂和理解剧本,起早贪黑,用三个月的时间摘掉了半文盲的帽子,并且她还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不管演出有多忙,她都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而姚澄的儿子著名作家叶兆言,每次有新作第一个读者便是母亲。李桂英回想从前,姚澄每次见到自己,总喜欢拉着自己的老师梅兰珍开玩笑,“你收了一个好徒弟,可惜被你抢先一步,不然桂英这个徒弟我肯定要收的,要不就让给我吧。”李桂英表示,姚澄不但幽默,性格也十分直爽,难能可贵的是她敢于创新。姚澄被称为“锡剧皇后”是在1954年上海举行的华东地区首届戏曲观摩会上,她坚持要演并不被人看好的现代戏《走上新路》,此时读过诸多名著的姚澄,对戏曲有了新的理解,她要第一个“吃螃蟹”,对现代戏进行改革。
小王彬彬感慨,她的离世对锡剧界是很大损失
甜糯清新的姚澄、高亢委婉的王兰英、纤巧婉约的沈佩华以及华丽多彩的梅兰珍,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锡剧“四大名旦”。继王兰英、梅兰珍后,姚澄也离开了,让很多锡剧迷大感痛心。锡剧艺术家小王彬彬感慨,姚澄的离世对于锡剧界是很大的损失。他告诉记者,姚澄是自己的长辈也是榜样,她的艺术成就并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她不但创造了自己的流派,艺术个性也非常鲜明,在舞台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艺术形象。“所谓流派,就是有人在模仿且学习你的风格,就算这个人不在了,依然被追捧,每位戏曲演员都应该有自己的担当,把老一辈的精髓一代代传承下去。”小王彬彬说,戏曲带着历史的痕迹,需要经过数十年如一日不断探索、反复锤炼,我们后辈也要向前辈学习,创造出属于自己鲜明艺术个性的新流派。
(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