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锡教风采

这份不合格父母行为自查表

无锡家长请收好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有管,有教,有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当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是作为源头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十把刀,你中了几把?

  一、关爱太多, 导致孩子不知珍惜。

  许多父母对孩子总是小心翼翼,然而关心过度,会被认为理所当然,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会珍惜。

  二、唠叨太多,导致孩子逆反对抗。

  父母每一次“说教”都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指责他,用权威武装自己,孩子就会用情绪保护自己。

  三、干预太多,导致孩子缺乏自主。

  很多父母太疼爱孩子,恨不得给他们穿衣、喂饭、做作业。若父母一直插手,包办代劳,就会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四、期望太多,导致孩子难以承受。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若是过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孩子无法完成,就会自责,备受打击。

  五、责备太多,导致孩子失去动力。

  一些父母遇到问题只会责怪孩子,不想办法解决,也不反思自己,这样会让孩子变得自卑。

  六、迁就太多,导致孩子不知约束。

  孩子在成长中会出现许多毛病,养成许多坏习惯,若父母一再迁就、让步,往往会宠坏孩子。

  没有规则的爱,没有底线的纵容,对孩子只会造成伤害。

  七、在意太多,导致孩子要挟家长。

  很多父母把孩子看得太重,重到不辨是非,孩子却不领情。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父母,往往会失去了自我。一个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往往是不幸的。

  八、享受太多,导致孩子不知节俭。

  很多父母误解了“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导致现在很多孩子变得自私,丧失了独立与爱的能力。

  九、满足太多,导致孩子缺乏快乐。

  有些父母以为,尽最大能力满足孩子,就是对他最好的支持。孩子被满足太多,就不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十、溺爱太多,导致孩子不能成长。

  惯子如杀子,过度溺爱孩子,会让孩子不懂规则,为人处世没有分寸。

  有出息的孩子往往来自这7种家庭

  一、爱学习的家庭

  想让孩子爱读书,自己先做读书人。家庭教育需要营造好学上进的氛围,父母在家里经常读书学习,孩子自然也会向父母看齐。

  二、关系好的家庭

  父母恩爱,家庭和睦,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这样的孩子从小受到更多的关注与宠爱,内心安全感更足,性格也更自信、友善、讨人喜欢。

  三、讲规矩的家庭

  “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孩子在家守规矩,进入学校后才会遵守纪律,走出社会后才能严守法律。

  四、三观正的家庭

  父母的三观是一个家庭的三观,它会彼此感染,并且对孩子言传身教。优秀的家庭,一定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观。

  五、重视教育的家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父母先重视教育了,孩子才会正视学习,并养成好习惯,收获好成绩。

  六、积极乐观的家庭

  父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正在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孩子,让孩子能够笑着面对生活与学习。

  七、严慈并济的家庭

  教育孩子光靠爱是不够的,还要有严格的管教,正确的指导,以及恰当的方法。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不只孩子要学习,家长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作为孩子最主要的模仿对象,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优秀的习惯、品质、人格和处世态度,为孩子的成长打好根基。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时才是教育,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在你们不在场的时候,都是教育!”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