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压力骤减,生活开始自由散“慢”,老肚腩毫无羁绊,日渐隆起,穿了20年的裤子终因腰围渐宽而不得不或弃之或改之。更有事实说话:今年体检体重超标好几公斤,医生说B超提示已出现“脂肪肝趋势”。
国庆假期受邀赴朋友家小聚,两年不见的朋友体态匀称、神清气爽,原先虚胖的模样如今再无踪影。询问后方知其坚持去健身房锻炼、坚持晚餐不进米面主食已四年,持之以恒,成效显著。针对我之现状朋友给出“节食”良方:早饭、中饭按部就班正常进食,晚餐不食米面,以荤素搭配菜肴或水果替代,谓之“有节制节食”。当日回家说干就干,按既定方针处理了所谓的晚饭。节食头两天晚上总觉得胃里空落落的,自第三天始“空胃”感觉消失,两周后自我感觉凸起的肚腩正在慢慢收缩,不免窃喜。
坚持一个月后的某日午夜醒来,人体器官开始努力工作,“空胃”感觉立刻袭来,起床添食饼干两片才得以“二度入睡”。此后一如既往晚餐节食,直到两个月后的又一个凌晨3点醒来,胃里无货“空磨”而导致剧烈疼痛,思忖着坚持三小时到天明就是“胜利”。然而剧烈的胃痛令人口泛清水,不时欲呕吐而致心跳加快,难受至极,可谓大半辈子从未经历的苦难,床上折腾两小时非但未见好转反而愈加严重,不得已起床提前吃了半顿早饭才算“安顿”。这一天整日里胃痛,整个人蜷着身子提不起神,内心激烈斗争:如此节食到底是有助健康还是自我摧残?终于在傍晚有了决定:新米熬粥,滋养脾胃——因为伤不起!随后五天胃部仍疼痛,虽未加重但不见好转,至第六天傍晚开始二次思想斗争:如胃痛症状不减,又没药物干预,且不小病熬成大病?活作!遂决定第七天就诊。奇迹发生了!第七天情况大为好转,痛感明显减弱,足以证明前六天的调养是有效的、方法是正确的。
“有节制节食”宣告失败,一日三餐恢复如初,然而持续两月的“节食”值得反思。首先,我的早餐是五谷杂粮,有含金量但缺少“卡路里”,比不上人家牛奶、面包、鸡蛋等食品的能量足;其次,我的午餐通常是两小块瘦肉或鱼虾外加点素菜,比不上人家的丰盛;再者,11月正值民间开始“贴秋膘”的季节,初冬时节北风乍起,身生寒意全靠“卡路里”来御寒,而我逆时而行——“刮膘”。
伤胃一时,养胃千日!在修复胃黏膜的日子里偶见一档中华文化类节目,北京中医药大学知名老中医以“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解答了“节食”“素食”等问题。所谓“天之道”即顺应四季而饮食,《黄帝内经》有言“顺时则生,逆时则亡”;“地之道”则指因地制宜,在一方山水吃一方美食,异地食材过度食用不得;“人之道”是关键,任何生活方式都得因人而异,适合他人的、行之有效的节食良方未必适用自身。对照老中医的一番箴言,我之“有节制节食”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教训是深刻的。
切肤之痛换来的经验值得分享。老年人若要保持“身”态平衡,千万不能如我一般“以身试法”,只有顺应自然,日常生活中做到三“适”(适当控制饮食,坚持适度锻炼,探索一套适合自身健康的养生方法)才是关键所在。 (胡怡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