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看无锡

后期特效“圈小缺人” 这个瓶颈怎么破局?

  在国内,后期特效行业“缺人”是件老生常谈的事。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下文简称无锡影都)内近千家企业,后期影视制作公司占了大半。到底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定是“培养人才”。于是,影视特效业界标杆Base FX率先行动起来,无锡正是他们的第一站。

  特效产业的短板

  Base FX(倍视),众所周知的亚洲领先的视觉特效和动画公司,凭借《太平洋战争》《海滨帝国》《黑帆》三度荣膺艾美奖最佳特效奖,凭借《星球大战7》《美国队长2》获得奥斯卡最佳特效提名。公司全球副总裁谢宁这几天都在无锡筹备“讲座”,他与公司小伙伴们为无锡7大高校的同学们带了一场精彩的“特效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中国特效产业的短板是企业急需合适的人才,而人才的断层太大、缺口太大。”谢宁告诉记者,这让他们下决心自己培养人才。第一步就是到各个城市进行影视类专业人才培养专题讲座。对于他来说,Base FX专业人才都是躲在幕后的人,现在更需要他们走到台前来,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引起大家对“特效”的兴趣。当天,这些专业大咖们以上映的国产灾难动作大片《天火》为例,详细讲述了特效制作的“奇妙之处”,比如还原电影中被遮挡的人的身体某部位,特效工作人员也会“贡献”自己的手或脚,“某些程度我们也参演了这部电影”。

  构建特效实训基地是谢宁多年的愿望。他直言,一部《流浪地球》的成功,不能说明中国影视行业已经步入飞速发展阶段,反倒暴露了影视后期人才缺乏的严重问题。他告诉记者:“只有实现政府、校园、产业三方的共同协力,才能打造影视后期制作的产业大军,实现中国影视的良好发展态势。”

  和高校无缝衔接

  中国的特效企业一直在努力追赶好莱坞的脚步。Base FX是第一批入驻无锡影都的公司,谢宁表示,初到无锡就觉得特别适合发展影视产业,无锡影都各项配置都很完善,城市也十分宜居。无锡Base FX成立后,从北京总部调了十几名员工来无锡,以此过渡也便于培养,可没想到这把火却没有烧起来。谢宁坦言,在无锡纯影视后期的人才缺乏,大多会往上海等大城市流动,以至于本土人才更难自行培养。

  “以汽车工业为例,在汽车行业中有各类院校输出人才,比如汽车工程师、造型设计、轮胎生产、材料检测等。后期特效产业还没有达到这么完善的水准,企业只好开高价互挖成手,导致整个产业即将陷入缺血。”谢宁表示,我们非常希望在后期的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方面,能够和高校进行无缝衔接,帮助高校提升办学能力,为整个影视行业输送新鲜血液。高校确实是后备主力军的主要输送地。

  专门人干专业事

  谢宁提出,高等院校需要转向产业思维来培养“正规军”,特别要关注技工型人才和产业工人的培养,这是决定中国后期产业成本最关键的一步棋。BASE FX在这一领域先行试水,以BASE学院的模式建立实训基地,为特效产业培养优秀人才。谢宁告诉记者,成立“实训基地”就是为了让专门的人来干专业的事情。

  做好了人才储备,为各个特效公司输送人才,无锡特效公司才能更好地运营起来,“把我们好的师资带进学校,建立好的公共平台,从中挑出尖子生,再进入顶级特效公司针对性培养,这样人才才能更多、更好。”除此之外,建立实训基地平台还能加强研发功效,记者获悉,目前国内特效公司所用的软件,90%以上都来自国外。谢宁表示,研发软件需要结合实际,适不适合市场,特效人员就是检验的标准。在中国特效发展的初期乃至当下,大多数特效从业者都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为了能不被称为“五毛特效”,为了能完成国外影视大片提出的要求,不断加班加点地追赶超越,前景广阔。(晚报记者 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