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抢救历史是当代媒体人的神圣责任

  12月20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石家秀去世。加之此前去世的马月华、陈素华、伍正禧等13位老人,2019年去世的大屠杀幸存者达到14位。至此,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只剩77人。在可以想见的时间里,这些幸存者还会一个个离开我们,消失在历史的深处。

  石家秀老人走过了94年的岁月,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在这个充满变化和变数的大时代里,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日关系在国际关系的新格局下,也呈现出睦邻友好的新型大国姿态。但是和所有曾经遭受战争创伤的人一样,源自12岁时的创伤记忆却一直像噩梦一样,纠缠了她的一生。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在每年12月13日,伴随着汽笛的凄鸣,南京和全国人民一起,都沉浸在当年的场景中,唤起对82年前血雨腥风的历史记忆。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过,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这些历史的见证者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史鉴意义。面临垂暮之年,幸存者正在凋零。他们等不起,生怕来不及,抢救他们的历史,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愿所盼,以此致敬每一个不屈的灵魂,是历史交给我们的责任,作为一个传媒人,更是责无旁贷。历史不会逝去,记忆终将永恒。需要我们以专业的视角、踏实的精神、蹈锋的勇气、豁蒙的智慧,以坚韧的脚力、锐利的眼力、丰沛的脑力、健劲的笔力,擦亮历史这面镜子,以此照亮现实,照亮未来。

  (林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