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腊八,吃了就发……”儿时的记忆中,每逢腊八节前两三天,母亲就会边扳手指念叨,边准备煮腊八粥的食料:蚕豆、黄豆、红豆、花生、红枣、茨菰、胡萝卜等梳理一遍。那年月,母亲的腊八粥还没煮,我们兄妹就“馋”得不时围着母亲团团转,见我们一副馋相,母亲就先炒点黄豆给我们“煞煞馋”。
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那个“瓜菜代粮”的年代,一年到头填饱肚皮的日子屈指可数。但每年腊月初八,父母总能让我们兄妹饱吃一顿香味诱人的腊八粥。
腊月初七傍晚,母亲就把蚕豆、黄豆、红豆、花生、玉米等需要浸泡的食料提前放在清水里浸泡一夜,这样容易煮烂。看到母亲在准备食材,我们就沉浸在兴奋中。
煮腊八粥很费“辰光”,腊八节当天凌晨四点多,母亲就早早起床准备。那时农村是大灶,父亲当“火头军”,边拉风箱边添柴火,母亲束着围裙掌勺。母亲先将油倒入锅烧热,然后放进葱、姜、盐爆香,再加入比平时煮粥时多一倍的水和黄豆、红豆、花生等。待烧沸后将锅盖掀开一角,然后叫父亲将灶膛里的火减小慢慢煨。母亲不时用筷子在锅里搅动,生怕一不小心糊了锅。煮着煮着,屋里升腾起一片带有浓浓粥香味的雾气,并慢慢弥漫开来,沁人肺腑。待煮到可享用时,母亲再放点菜叶进去搅匀,最后放一勺平常不舍得吃的猪油。接着母亲便大喊:“懒坯们,出来吃腊八粥咧!”正是数九寒天,躺在暖融融被窝里真不愿挪动,可腊八粥的引诱让哥哥、姐姐、我、弟弟迅速钻出被头窠,三下两下就洗漱完毕,亲昵依偎在母亲身旁。这时父亲边盛那香味扑鼻的腊八粥边喊我们的名字,我们几个随即争先恐后端起碗。因为粥烫,起初只敢沿着碗边轻轻啜一口,那粥鲜而不腻、咸淡适宜,吃在嘴里不时发出“嗞嗞”的声响。此时父母亲则端坐一旁,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嘴里不时重复着“慢点吃,当心烫”……
我们喝粥时,母亲还会给左邻右舍及孤老六奶奶各端一碗,当他们表示感谢时,母亲羞涩地连连摇头:“覅谢覅谢。”
一年一年,我们兄妹几个长大了、工作了、为人父母了。可每年腊月初八,母亲总要叫我们带着孩子“回家”喝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料也不断“与时俱进”,演变成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红枣、栗子等,一碗碗色香味俱佳。看着赏心悦目,吃着更是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父母亲则仍用慈爱的目光瞧着儿辈和孙辈,慢条斯理地说“慢点吃,当心烫”……
岁月悠悠,如今父母已相继离开了我们,但每逢腊月初八,脑海里就会浮现起父母煮的腊八粥,那情那景,宛在眼前……
(徐森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