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港路旁一家电子公司的车间内,过秋良坐在工作台前麻利地整理着电子配件。他忙完一摞活儿站起来,走路的姿势让人意识到他是一名残疾人。他开了多年“小飞龙”,去年,年近六旬的他“转行”再就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物故事
开“小飞龙”赚钱是吃风险饭
过秋良的右腿因为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走路时,右腿需要用手撑着提供助力。对普通人来说,搬东西走路是个简单动作,对他而言却是个难题。过秋良此前驾驶“小飞龙”多年,出门用它代步,也顺便载客赚取收入。开“小飞龙”之前,他曾在一家服装厂工作过,“一个班要干十几小时,坐得腰痛吃不消,后来看见别人开车能拉生意,我就跟着从厂里出来了”。
去年1月1日,无锡启动严查严处违法上路“小飞龙”专项整治行动,过秋良避了一阵子风头,又抱着观望心态。“交警给我们残疾人发了过渡期的临时通行证,我单独开车出去,他们看到是不查的”,然而就在春节假期的一个早晨,过秋良出门搭载一名乘客,没开多远就连车带人遇上交警检查,“小飞龙”当场被查扣。过秋良自知理亏,事后也不敢去要车,更令他担忧的是:由于这次检查,他把“饭碗”给弄丢了。
过秋良坦言,开“小飞龙”载客虽然一个月能赚几千元,但吃的是风险饭,“严寒酷暑在街头辛苦不说,车子还没有保险”,身边开“小飞龙”的驾驶员中,发生交通事故的也有不少。自己年岁上去了,家人不免担心,曾劝他别干了。可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过秋良哪里放得下:妻子打工收入不稳定,孩子大了要成家,一家人正是筹钱用钱的时候。
获得一份新工作心里很踏实
“小飞龙”没了,收入少掉一截,但生活还得继续,趁着春节后的招工旺季,过秋良打算找一份工作补贴家用。然而求职路并不顺利:年龄大、没有技能,加上行动不便,他跑了不少劳务中介,对方都对他摇头。“我走路不太行,当个坐着看门的门卫总可以吧,可别人也看不上。”奔波了半年工作没有着落,歇在家的过秋良心里像有猫爪子在挠一样。难道再回去开“小飞龙”?又被查了怎么办?
去年8月初他的生活出现转机:无锡永强电子电器有限公司的老板费忠找上门,让他去公司试试看。经历了半年焦虑的过秋良,顿时感动不已。
如今,过秋良已适应了车间工作,他租住到公司旁边的小区以便上下班,“厂里都是上正常白班,中午和同事一起在食堂吃饭,下午4点30分就下班,每天过得很规律很踏实”。他说老板特别体谅人,知道他不能搬东西,需要整理的配件都让别人帮忙搬到台板上。一个月干下来自己能拿近3000元,不用出去风吹日晒,不用看见交警东躲西藏,家人也不需要为他担惊受怕,他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再也不记挂开“小飞龙”的事了。到今年9月,他就能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忙碌了大半辈子终于能安心迎来老年生活。
希望觅得新厂房免于爬楼之苦
除了过秋良,放弃“小飞龙”到这家公司上班的还有两名残疾人。值得一提的是,接纳他们的老板费忠同样是一名残疾人。今年51岁的费忠在1岁多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无法直立行走。由于残疾,他的身高比普通人矮许多,但正如公司名称中的“永强”二字,他一路自强不息坚持创业。从在福利厂上班到辞职学习电子技术,从开家电维修店到生产经营电动车转换器配件,为了接到订单和推销产品,亲自去广西、广东等地跑业务。靠着勤奋打拼把生意渐渐做大,去年正式注册开办了公司。
费忠说,去年夏天有残疾人向他求助,询问能不能到他公司上班。费忠知道对方以前是“小飞龙”司机,外面在整顿清理“小飞龙”,他们不能再开了。“我这里主要是手工活儿,下肢残疾对工作影响不大,只要能坐得牢、手上快就没问题”,费忠答应帮忙,让对方先到厂里试用个把月,听说他还有同伴却找不到电话号码,便直接上门请人,试用之后把3名“小飞龙”司机都留在了公司里。“现在他们干得蛮好”,费忠说,残疾人有自食其力改善条件的生活需求,也有获得尊重体谅和与人交流的心理需求,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他们的生活就能安定下来。
包括费忠本人在内,公司里目前有10名残疾人,其中多数为下肢残疾,而公司的车间位于3楼,大伙儿每天爬楼梯非常不方便。食堂位于1楼,原本大家中午都要走到楼下吃饭,费忠决定以后让饭师傅把饭菜烧好送到3楼来。费忠说,开办这家公司得到了政府扶持,他们会加油干,他的心愿是新的一年能在相关部门协调帮助下,觅得一处位于1楼的厂房车间,让大伙儿免去上下楼之苦。
新闻链接
整治+疏导 和上万辆“小飞龙”说再见
去年全市部署开展“小飞龙”专项整治行动以来,许多市民直观感受到,锡城大街小巷基本没了“小飞龙”的身影,交通秩序明显得到改善。从交警支队交通管理对策室了解到,截至2019年12月31日,市区范围累计查扣“小飞龙”6620辆,回收(置换)1771辆,车主自行处理2092辆,拘留违法驾驶人98人。
为整治“小飞龙”优化道路秩序,一年来相关部门花了大力气。交警牵头联合执法队伍,错时执法、定点蹲守、分散设卡地开展全天候、全方位的严密查控,并且进入车站、地铁站、商业综合体以及小区停车场、车库、地库等重点区域排查,发现隐匿的“小飞龙”立即查扣。灵活机动、快速反应的交警铁骑,穿梭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第一时间对违法“小飞龙”进行拦截查处。经过路面严查严处,市民关注度较高的中央车站、海岸城地区、江南大学周边等“小飞龙”聚集点已全部清除。
整治的同时,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引导和疏导措施。整治行动开始前,市区先对社会上的“小飞龙”开展回收补贴工作,一些市民主动配合上交了家里的“小飞龙”。考虑到残疾人的实际出行需求,整治行动开始后,市专项整治办公室牵头组织公安、残联、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经过研究考察,分区分批推开残疾人代步车置换(更新)工作。由残联负责工作组织、旧车回收、车型预定,车管所负责现场上牌,历时两个月,总计置换(更新)残疾人代步车730多辆。
整治清理“小飞龙”不仅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对于普通市民,交警等部门一年来加强了安全教育宣传,进社区进课堂,在“小飞龙”驾乘人员聚集地、农村乡镇、地铁站口、风景区等地向市民讲解乘坐“小飞龙”的风险危害,呼吁提高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收集听取市民的意见,在一些区域为出行方式提供新的补充。梅村公交微循环线路正式启动,洛社等地区也开通公交微循环“幸福直通车”,解决了部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小飞龙”专项整治行动还在继续,交警部门表示将推进路面严查严处,并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措施,防止和杜绝“小飞龙”回潮。
(晚报记者 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