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焦点新闻

生鲜电商抢滩锡城菜市场

“线上买菜,比网购衣服还便捷”

  ​

  “您买的菜到了。”这样的提醒,对于部分市民来说已不再陌生。近期,“叮咚买菜”骑手入小区开展推销式推广,使得无锡市场上“生鲜大战”再度引发关注。那么,电商在我市“线上卖菜”情况怎样?市民的接受程度如何?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用户体验

  电商推出“线上买菜”

  网上买菜比网购衣服还便捷

  “您用了‘叮咚买菜’吗?在微信小程序上就可以下单买菜。”近日,梁南苑小区内多了一些“绿衣骑手”,他们在小区内促销式宣传推广“叮咚买菜”,并针对新用户推出礼品券、满减活动以及送耗油、酱油、水果等礼品。短短10多分钟,就有3名年轻居民通过微信小程序注册、下单。可现场的老年人热情却并不高。该小区居民王阿姨说,这种年轻人感觉方便的新事物,对她来说有点“麻烦”,她还是喜欢去菜市场,“热闹,便宜,自己挑出来的菜看得见摸得着。”

  该小区“80后”居民陈先生的想法截然相反,他是该小区较早使用“叮咚买菜”的居民之一。他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母亲来无锡帮他们带孩子。“虽然最近的菜市场离小区不到1公里,但老年人腿脚不是太方便,跑过去费力又费时,我们夫妻俩平时上班又顾不上买菜。”陈先生说,有了“线上买菜”后,他即使在上班,也可以手机下单买菜,由骑手送到家,“一般情况下,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到,感觉和点外卖一样快,最主要的是菜也比较新鲜。”

  距离该小区4公里之外的金科世界城,居民钱女士则是“食行生鲜”的老用户。钱女士是名“90后”,平时一个人在家,虽然喜欢下厨,但工作日早出晚归,“到下班的时候,已没有精力再去买菜,而且,我总感觉晚上的菜不够新鲜,更没有动力。”钱女士说,“线上买菜”给她提供了便捷,“即使人不在家也没关系,骑手会把菜送到小区的食行生鲜保鲜柜内,我下班顺路取走就可以。”钱女士说,“这种方式比网上买衣服还便捷,菜也新鲜有保障,有时候还会有活动,很划算。”

  业内代表

  全程冷链,配送到冷藏柜 10个技术人员便可保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无锡市场上的生鲜电商商品种类多,每个电商平台都相当于一个“线上菜场”,运费模式为“0元起送”免运费服务或满额包邮。其中,绝大多数电商实行原产地、种植基地直采+“先销后采”模式+农残检测、可溯源等措施,最大程度的保障食材的性价比、新鲜度、降低损耗,且能保障食材安全。不同的是,在配送方面如何保障食材“鲜”到家,各家电商各有“妙招”——整体而言,以“配送到家”、“配送到柜”为主。

  其中,食行生鲜是“配送到柜”的典型代表。与普通的快递柜不同的是,食行生鲜配备的是智能冷藏柜,分为常温、保鲜、冷藏三种,能满足不同食材的存储条件。

  食行生鲜无锡地区负责人表示,截至2019年12月,该公司已在无锡建设配有智能冷藏柜的社区智能微菜场400个,覆盖我市366个小区,可直接连通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社区居民。这种配送模式对人工的依赖较低,目前只需要10个负责设备维保的技术人员,便可保障整个无锡市场的正常运行。自2016年3月进入无锡市场以来,该公司年销售额和用户均保持稳步增长。

  以前置仓或商超为中心点 线上下单,骑手送菜上门

  2019年7月开始“进军”无锡“菜市场”的“叮咚买菜”则是采用“配送到家”模式。据介绍,“叮咚买菜”通过“前置仓+叮咚骑手”模式,为消费者提供配送到家服务。目前在无锡已设有26个前置仓,每个仓的辐射范围半径为3公里以内,可以保证用户手机下单29分钟内,把新鲜食材送上门。比较有科技含量的是,叮咚买菜通过自主研发的氧气箱,可以保障鱼虾等水产品送到家时还活蹦乱跳。

  叮咚买菜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叮咚买菜在无锡每天有超过3万订单量,其中,下单量最高的商品为苏北草鸡蛋、土鸡蛋。从用户年龄层面看,“80后”、“90后”等是主力用户,同时,50岁以上用户也在逐渐增多。

  与上述两家电商代表不同的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鲜达和天猫超市1小时达,采用的是接入本地大润发、欧尚等商超门店,以及与生态伙伴共建近端履约中心的供货模式。在物流侧,则以蜂鸟配送团队为主提供配送服务。目前,在无锡地区已做到5公里内1小时达。

  对于无锡“菜市场”的前景,食行生鲜等生鲜电商都较为看好。2020年,为更多、更好地满足无锡市民的线上买菜需求,食行生鲜预计在无锡增加60个智能微菜场分部点,同时与社区便利店合作增设提货点;叮咚买菜计划继续开设前置仓;天猫超市1小时达将提供更多层次的履约服务和更多元的消费者体验……

  行业分析

  提升品质,避免同质化竞争 是生鲜电商“发展之道”

  对于电商进军无锡“菜市场”这一现象,业内人士表示,传统菜市场受营业时间、部分区域覆盖不够密集等限制,加上当下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网购等因素,使得“线上买菜”有着较大的用户需求。与此同时,与其他产品相比较,蔬菜、水产、肉类等生鲜产品,与一日三餐密切相关,属于“高频刚需”,市场需求量大。这些都给电商带来了机遇。而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以及相关技术,可保障品质,减少时间限制和损耗量,又能提供网络便捷交易、送货上门等服务,使得生鲜电商具有“天生优势”。

  但不可忽视的是,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各家生鲜电商平台在产品种类、服务体验以及配送方面等都差不多,一时难比较出哪家更好,由此造成的同质化竞争,使得消费者黏度低,加上配送成本高等,都是生鲜电商“短板”。因此,生鲜电商要稳步、长远发展,除调整服务、营销方式外,还要从品质等方面下工夫。同时,确保冷链物流配送体系高效运转,使得生鲜配送费用等有效降低,方能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和更广阔的市场机遇。(晚报记者 刘娟/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