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专版

枕戈待旦,冲锋在前

5G建设者:快网背后有细活

  5G浪潮滚滚而来,与火热的网络建设相伴而生的,是背后掐点工作、辛苦接线的通信工程队“战士”枕戈待旦地冲锋陷阵。自2019年10月31日无锡宣布5G商用,无锡移动根据上级指示,全面启动城市5G网络建设,计划利用两个多月时间,在农历新年前新增完成千余个5G基站建设任务,让城区的部分无锡市民尝鲜体验飞一样的5G网速。 

  时间紧、任务艰。在建设重压之下,无锡移动工程建设队伍的尖兵们没有气馁,他们身负党员先锋使命感,紧密协同,克服种种技术与施工难关,以高效率的职业素养交出一张优异的成绩单。

  地铁5G建设:“鏖战”三小时

  仅用25天时间,百余套5G基站的安装、测试、网络调优火速完成,无锡移动工程建设部的小伙伴们就是这么牛气,突击队般的效率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无锡地铁1号线29.4公里、地铁2号线26公里,近50个站点的5G建设任务,在党员工程师邹渊溢、杨继东、黄晖等成员的统筹指挥下,每个步骤和节点步步推进,以多个四人小组的“作战模式”,将一个个站点、机房、隧道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在短时间内有序布局,从而率先实现了无锡地铁全域5G信号覆盖。 

  2020年元旦前,无锡地铁昂首迈入5G时代。但在已经运行的地铁轨行区线内完成安装、调试,有着诸多的现实困难和效率要求。“只有在零点到凌晨三点这个时间窗口内,才能进场施工。因为地铁轨行区有高压线路,必须断电作业,同时需要涉及多部门的安全、技术方面的协调、配合以及现场指挥决策,对施工人员的效率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5G是新技术,地铁场景相对复杂,所有的一切都要靠团队一起无缝协作,悉心摸索。邹渊溢作为项目的具体统筹者,参与了无锡地铁5G网络建设的方方面面。时间紧、任务重成了事业推进动力,很多具体工作都是掐着点进行,现实要求现场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快、准、狠的行为习惯。隧道内预留的专用位置往往在通道深处,5G设备比4G设备要重两倍以上,身手矫健的工程技术人员要抱着近百斤的设备进场,沿着狭窄的通道负重徒步四五百米甚至数公里以上才能戴着头灯贴墙工作;而在三阳站和市民中心站这样的大站,由于采用了新型设备,施工人员还需具备壁虎般的灵巧功夫爬上天花板,在短时间内精细穿线、架设设备。人员离场前,还要再三清点验看物资,以防遗漏物件发生安全隐患。而在进场前,施工和维护人员要准备大量物料和前期布线,还要承担大量的城市日常维护、检修,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的加班加点成为常态,但为了全市人民能更早更畅快地体验5G,无锡移动人累并嗨着。 

  上得高塔,捅得蜂窝

  计划紧、进度快,是围绕在无锡5G通信工程建设方面的现实要求,无锡移动承担了全市大量的5G网络建设指标,既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城市5G网络建设的多维度和更宽广的覆盖面,同时要保证技术上的高水准以及安全、维护等方面的无忧保障。这就需要每个通信工程建设战士都要保持时时冲锋的体能和恶劣环境下的毅力。为尽早实现5G网络阶段覆盖目标,移动党员先锋们不顾辛劳,今年下半年以来,每天都奋战在第一线,抢进度、赶突发。就在前几天,工程建设管理成员杨继东第二次接到惠山区惠州大道东基站的系统“报警”——十几天前,在加装5G设备的过程中,原来的树塔型基站上意外出现了一个超大马蜂窝,联系消防后辗转才找到专业人士“端走”了这个“定时炸弹”,但马蜂窝处理后,现场还残留气味,导致基站周边马蜂围绕不散,影响到了后续施工进度,在充分防护后,工程人员再次爬上高塔,彻底清洗残留痕迹、等马蜂彻底消散后才完成了该5G基站的完工。 

  网络优化工程师赵振宇介绍,每一处设施、每一个角落都不能有死角,在5G网络建成之初,同时伴随着后续的服务、优化以及应急保障都要随之到位。网络使用伴随人流高峰会产生峰谷,对设备容量的要求、性能切换的稳定有着现实的考量,因此在建设初期,在点位上选择布放哪类适合的基站也是需要反复测试与商量。在施工建设完成后,工程建设和网络优化的同事们回到公司还要反复讨论遇到的情况和最佳处理办法,既要解决快节奏压力下的网络漏点,也要探讨更先进高效率的解决之道,边查看实情,边决策方案,每个步骤都极其“用力”,保障如期完成全市的5G网络开通。经多个站内实测,无锡移动的5G基站峰值下载速率达1.05Gbps。正是他们的争分夺秒、时不我待,才成就了无锡迈进5G 城市的先锋阵营!

  (陶洁 张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