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众多业界精英在无锡共同“触摸”了一把。昨天,由无锡市科技局、麻省理工学院产业联盟主办,锡山区科技局、江阴高新区科技局、无锡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承办的“2020无锡-麻省理工学院产学研计划创新研讨会”成功举行,数位MIT教授研讨分享了以先进制造、物联网、新能源及新材料等新热领域前沿应用,逾120多家近200位本外地企业高管、科研机构专家现场对接科技项目需求,数家MIT创新新秀路演项目有望在锡落户。
穿衣为了更清凉
会上,陈刚、阿罕默德·高涅姆、赵选贺、韩俊河、方绚莱等6位MIT教授分享了不少科技前沿的现实应用,带领大家一起“触摸未来”,一些科技前沿技术令人惊叹不已。
未来不可测,比如以后人们穿衣服可能是为了更清凉。热电材料在过去的20年里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良,但因其热电转换效率有限,它们的应用仍待创新开发。如今,我们可以通过精心选择的聚合物纤维直径,以新设计的遮光织物来制作衣服。这种衣服能把皮肤温度的辐射热量带入衣服,再通过衣服将人体的热辐射透散而出,从而被动降低人体温度,让身体感觉更清凉。未来,人们不仅能通过穿衣保暖,也能通过穿衣散热降温。
人体双面胶可成“减肥利器”
减肥还能怎么做?未来人们可以把一个微小水凝胶制品吞入体内,它能在短时间内膨胀到乒乓球大小,并持续存在于胃内却对人体无害,从而达到抑制食欲的作用。人体双面胶了解一下?通过水凝物制成的人体双面胶,只需5秒就能把人体组织和体外的一些内容物粘连,不需要缝线,任何东西“贴上就走”。诸如此类对软材料技术的研究,也使未来人机融合成为可能。据了解,人体组织和器官大多柔软、湿润且具有生物活性,而机器通常是坚硬、干燥且具有生物惰性,若将人、机器以及它们的智能融合在一起,那将是应对健康、可持续性、安全、教育和生活乐趣等各方面的重大社会挑战。如用于遥控操作和自主导航的生物机器人,就能够代替人类从事更精细化与深层次的工作,如到达以前无法接触到的损伤部位进行操作,最常见的例子是深入大脑和冠状动脉中。
机器人与你同三观
此外,未来的机器人可以与你“同三观,共处事”。据了解,现代机器人虽然没有人类灵巧,但其执行、通讯和计算速度较快。尽管如此,人类依然拥有管理自身复杂的躯体、日常使用驳杂工具的终极优势。想让机器人成为更好的人类帮手,让它们了解人类的做事方式可能有助于研发更优秀的机器人。届时,机器人将与你三观相同,处事风格也毫不违和。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呢?关键在于对机器人进行编程,以使其像人类一样使用动态基元,即从神经力学中产生动态行为,而无需持续的中央干预。
未来,智能照明和窗户涂层会在智能建筑中实现节能冷却吗?印刷色彩转换器能否带来高亮度、高清图像分辨率和超低功耗的下一代微型显示器?在纳米级光学材料上的新兴物理发现激发了一系列关键性的探索,这些新发现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操控、存储和控制信息及能量的流动。
“牵手”MIT成果斐然
麻省理工学院被誉为“世界理工大学之最”,是全球许多划时代和突破性技术的重要发源地。无锡市高度重视与麻省理工学院加强战略合作,双方自2011年10月牵手以来,合作规格不断提高,合作领域持续拓展。特别是在第二轮合作期间,作为创新中美两国合作方式的典范,被列入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成果清单。双方在多年的深入合作中,不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8年6月,源自MIT的无锡摩方高精密增材制造项目举行签约仪式,正式落户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国家级精密增材创新研究院及精密光学器件3D打印产业基地;2019年12月,MIT初创企业——树融科技成功签约落户锡山区锡东新城商务区;仅2019年,MIT共安排10批次专家,与我市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此次MIT创业新秀们带来的路演项目,体现出科技“为人民服务”的倾向性。“目录公司”能处理数据存储问题,让指数级增长的数据生成不再令人头大。他们利用DNA计算来分析大型数据集,并已将维基百科的英文文本编码成共计16千兆字节的DNA。
“前肢机器人公司”正在开发可穿戴机器抓手和肌肉传感器技术,用于生成神经科病人的机器抓手。项目负责人表示,在中国,每年有250万的中风病例,前肢机器人可穿戴在他们受损的手上,让中风患者完成需要两只手来进行的简单日常工作。“生物燃料公司”能通过提供细菌和酵母等工业微生物,将含碳/氢的工业废气转化为有价值的油和蛋白质,从而使这些废气资源货币化。科学数据集成平台能自动收集、规范和集中仪器数据,以加速生命科学研发。(金恬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