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横山上的热烈山茶

  昆成/文 生平/摄

  无锡城西的山丘多东西走向,而高86米的横山则为南北走向,故而得名。横山南麓,有上世纪九十年代辟建的中日梅花观赏园。

  由山脚经“问梅”石牌坊入园,首景为纮齐苑。就在纮齐苑东北,梅林里、石阶旁,我们今天的主角傲然伫立,已历百年。

  繁茂十样锦

  一枝两般花

  这是一株山茶,《目录》编号108,树龄120岁,树高4.3米,胸径(地径)134厘米,冠幅10平方米。这株山茶枝繁叶茂、万蕾千花,不仅老,而且奇。它一树会开双色花,甚至同一小枝上就着双色花。笔者所见也是如此,一色为洋红,纯净鲜亮;一色为白底红丝,所谓“抓破美人腮”,娇嫩可人。

  园林专家介绍,此山茶品种为“复色十样锦”。山茶西侧近旁,还种着一棵比较“老”的茶梅,高度几乎与山茶齐平,只是冠幅小了许多,开单瓣玫红色花,品种为“晚霞”。在这山间,梅林还在酣睡,三色山茶花开了满树、落了满地,平添许多热闹欢腾的气象。

  雪深红欲燃

  落蕊蜜露香

  山茶,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历来多为称颂。山茶花容姣好、姿态优美、傲霜斗雪,蕴含着昂扬积极的精神气质。苏东坡《赵昌·四季山茶》赞道:“游蜂掠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香。待得春风几枝在,年来杀菽有飞霜。”人们也看重它顽强耐久的生命力,赞美其常开不败。陆游《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后著花不已》:“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当然,山茶也有单花易衰、一落整朵的不足。

  山茶

  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有毛。叶革质,椭圆形,先端略尖,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花顶生,无柄,花期1—4月。蒴果圆球形,三爿裂开,果爿厚木质。

  山茶原产中国,四川、台湾、山东、江西等地有野生种,各地广泛栽培。花色品种繁多,多为红色或淡红色,亦有白色、黄色以及复色,单瓣多为原始品种,重瓣多为栽培品种。

  别墅五湖滨 桃李满园春

  由此山茶处东行百多米,横山山腰有一三开间堂屋,名“畹芬堂”,系张浣芬(又作畹芬)女士初建于1913年。眼前这株山茶,便与她有关。张氏性喜幽静,在横山现址建造畹芬堂,并于周边辟植物园。1930年出版的《梅园指南》记载,“辟于横山的荣氏植物园,俗称桃园,植桃千株”。

  “桃李满园春”是对张浣芬女士最好的评价!张氏20岁时嫁给清末荣巷首富荣秉之次子荣瑞麟。早年丧夫并无亲生子女,受荣氏家族和社会上办学风气的影响,发下宏愿“以我平生的精力来栽培人家的子女”,矢志创办女学。1911年上半年,“荣氏女塾”开学,当年仅招生八人,张氏任校长。辛亥革命后,女学风气日开,入学女童增至五十余人,分作三个年级,开设国文、体操、音乐等课程。1913年,荣巷街房屋不敷应用,迁至横山荣氏植物园办学。女塾办得很有特色,荣德生特地拜访张氏,建议把荣氏女塾改名为私立公益女学校,张自任校长,学生百余人。1917年又在城中办学,名“荣氏女校”,在学学生增至二三百人。张氏回忆说,1922年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女学第一名,来学者益多。1923年增至八百多人。张氏办学,学生中清寒女生减免学杂费,还发给课本、纸笔等,特困生提供膳食,办学所需日常经费都由她负责。

  弹指间已逾百年。荣氏植物园故址上中日梅花观赏园、畹芬堂一带,除粲然开花的百年山茶外,方圆数米内尚余山合欢、黄檀、麻栎、柞木、桑树、桧柏、枸骨、丝棉木等一众百年名木,它们实实在在是故园的见证。“转眼荣枯惊一梦,百年光景悠悠”,荒废的植物园,如今已衍化入大梅园。现畹芬堂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按原样翻建,近年又作修缮。

  近代以来,无锡涌现了许多致力教育的士绅名流,他们捐资办学、回报社会,这是近代无锡民智开化、社会进步的基础。他们本着“乐育英才、培养风俗”的目的,不仅办学校、建图书馆运动场,还构筑公园、辟建植物园,成风化俗,厚植文明,使无锡城乡面貌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