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临近年关,不少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开启新一年的职业规划,过年前后也成为人事变动和白领跳槽的旺季。不少职场人已忙着更新简历物色新东家,新的一年,你是选择稳端饭碗还是辞旧迎新?对于工作又有哪些新期待?说起跳槽,都认为“中年危机”的80后很保守,“年轻资本”的90后很任性,是否真是如此呢?
“任性”离职背后
更关注成长机会
从前,三年两跳都需要勇气,如今一年三跳的也不在少数。跳槽,这个在70后眼中举足轻重的决定到了年轻人这里,是否就和吃饭喝水一样平常了呢?
“以前我觉得开心就好,2500元一个月忙得昏天黑地也觉得自己赚到了经验,但现在我可不干了”,90后姑娘章寒从事外贸工作一年有余,准备今年3月离职。她表示,现在的单位不关注员工发展是她选择离职的主要原因,毕业两年了,希望自己可以更上一层楼。“老板喜欢给你上课,给你灌鸡汤,就是不提钱”,眼看着前途迷茫,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小章觉得自己也到了走的时候。“如果换下一份工作,我会更关注公司本身的发展和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前景,公司工作的环境以及公司管理架构体系。”
“70后没想过离职,80后不敢离职,90后、00后离职是因为‘老板不听话’……”2019年在职场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似乎对于90后、00后而言,辞职就像拍脑袋做出的决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10年,江苏洁澄水业科技有限公司人事总监施毅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不能因为他们年纪小就武断认为是冲动行事,恰恰相反,很多90后考虑职业生涯规划较早,跳槽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认识”,在和离职员工沟通中,施毅发现90后那些个性化表达的表象之下,藏着的亦是一颗深思熟虑的心。
“辞职一次,意味着从头开始一次,年轻是资本,试错有成本,跳槽需谨慎”,智联招聘无锡分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黄晶晶指出,在HR眼中,简历上如果有在一家单位稳定工作满一年半至三年的,会被看作优质简历,因为一份工作至少需要通过8-9个月的时间接触和磨合才能逐步接触到核心,过于频繁的跳槽在求职时会成为减分项。
跳出舒适区:离职者创业比例升高
章寒的部门领导是一名80后,也正在考虑离职,原因很实在,“想着年纪还不算太大,可以为家人拼一下,毕竟家里还有个小儿子,想要多买几套房”。一年前提过辞职的他,在公司加薪的承诺下留到了今年,考虑到“现在带的团队不积极,上级也不重视”,还是下定决心准备动身,想要找回刚工作时的动力和冲劲。他说:“曾经的工作业绩让我对再就业比较有信心,哪怕自己创业也是有底气的。”
“通过7-10年的时间沉淀,80后30%的人在职业发展的瓶颈期会选择走出舒适区,充实自己,寻找事业的‘第二春’”,接触过上百名求职者和离职者,施毅发现,很多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的崛起是在工作10年左右,在他看来,“与其把跳槽和年龄挂钩,不如说是受生活状态的影响,家庭生活对人心智上的成熟会有更大的帮助。”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年职场人都是为了家庭的稳定,为了还不完的房贷、车贷,憋屈着“任人宰割”的形象,在80后和70后的职场人中,一度盛传着“中年危机”。“危与机往往相伴而生”,工作中,施毅接触到的中年跳槽者并不少,“所谓的‘中年危机’杀伤力并没有那么大,反而随着国家政策调整,近两年离职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创业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据介绍,在跳槽的70后和80后中,有26%-27%的人选择离开就业的氛围进行创业,也有部分人会经历创业失败后回到就业状态,而经历过创业的人会更稳定地在就业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2019职场关键词:稳中求进
毕业几年的小汪经常被父母劝说备考公务员和教师资格证,久而久之,心态也从“有些心酸”转为“习以为常”。年前,在家人的建议下,她辞去了上一份本专业工作,成为了一名“朝九晚五”离家近的机关单位编外人员,并着手准备职业技能考试和编制考试。小汪表示,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原公司发展不理想,看不到职业发展的路径,待遇也没有提高”,想试一试父母眼中“稳定”的路是否会更好。她把现在的工作比作备胎,因为“相对比较轻松,虽然待遇不高,但有时间提升自己,可以成为一块跳板”。
在一家大型居家用品零售企业工作的施璐如今是一名项目负责人,毕业之后一直在这家企业工作,从销售员工一路上升至销售部项目设计专员,工资也从原先的3000元多涨到了现在的8000多元。“考虑过换工作,有同事跳槽去别的店铺之后跃升为店铺负责人,工资可以涨到1万多元,但是巨大的压力也随之而来。”施璐表示,自己对于现在的岗位比较满意,短期内不会考虑跳槽。“我们这里年假很多,我喜欢旅游,可以经常出去玩,但别的公司不一定会有这么多年假”,在施璐看来,找工作不难,但是要找一份适合的、喜欢的工作确实不易。
“早几年跳槽是普遍现象,近几年职场人相对比较保守,更倾向于稳中求进”,施毅提出,即便是一直以来被认为比较“任性”的90后,也是按兵不动的多,而70后离职率则常年保持在3%-5%。
70后刘秀红在无锡一家从事电子产品销售的公司做技术检测,目前工资是每月4000-5000元。当被问及新的一年是否有跳槽打算,刘秀红连连摆手,她表示,1973年出生的自己还有3年就可以退休了,现在的工作很稳定,并不想改变。“我女儿已经毕业了,在做销售,生活压力也不大,这个行业我做了快15年,现在工作不好找呀。”说着说着,她忍不住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就一直有跳槽的想法,但是最后也只是想想,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现在销售做的也顺手起来,就一直没换工作。“年轻人就是没耐心,一看工资低立刻就要换,换来换去不定心,不好。”
个体崛起时代:企业留人功夫在平时
“员工个体在崛起,作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该要适应这一种变化,特别是90后、00后进入职场”,无锡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胡逸在年初无锡市HR经理俱乐部年度主题论坛上提到,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外部环境、组织形式、雇佣方式、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剧烈变化。例如,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将不再是单纯的“雇佣关系”,而是业务伙伴关系,具体来说,优秀员工将从企业离职,然后承办单位的业务,并成为具有法人性质的个体户。这种形式被称为“离职承包”,伴随着个体崛起,这种情况将越来越普遍。
黄晶晶印证了个体崛起的说法,在智联招聘对职场白领大规模的问卷调研中发现,“比起挣多少钱、尊重和认可,工作环境的开心和舒服被认为更重要,这一点在当下年轻人身上尤为凸显。”黄晶晶提醒,求职者离职的想法非一日酿成,企业要想把人才留住,功夫要下在平时。“要时刻调研同行业的薪资水平,开出有竞争力的薪资;年轻人特别在意学习机会,要营造内部学习环境和构建成长通道,不要让员工感觉一眼望到头;此外,对于新入职的员工多给予工作之外的关怀,带领他们融入集体,对单位有归属感”,黄晶晶认为,在细节处体现关怀,小成本也能做出大文章,但需切忌“空口说白话”,招聘入职时“画的饼”都是要还的,让员工生出无法兑现的想法,造成的心理落差只会让他们觉得公司不靠谱,从而加速离职。 (晚报记者 陈钰洁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