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郭春辉:搏击病毒,他在一线与时间赛跑

  “我是感染科医生,这时候,就是我们感染科医生发挥作用的时候!”在无锡首批援助武汉医疗队中,有一位拥有十余年感染科从医经验的医生——面对疫情,认为自己穿上白大褂就责无旁贷,一心奔赴前线加入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他就是来自江阴市人民医院的郭春辉。

  得知需要支援湖北的消息,郭春辉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接到出发通知时他还在医院忙碌,匆忙回家收拾行李,与家人的道别仅仅是从家走到小区门口这短短的几分钟,看着只有2岁的小女儿,他心有不舍,却没有停下坚定的步伐。他告诉孩子,“爸爸是医生,要去另一个城市救人,除了爸爸,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在一起工作,这么多人在一起,一定能战胜疾病。”

  抵达武汉,真正的战斗开始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感染科医生,刚刚进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郭春辉就发现一个“致命”问题:病区没有任何分区!“按照传染病防护要求,必须设置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三个区,一个病人通道,一个医务人员通道。”他向当地提出了自己的专业意见,不久后,病区防护得到改善,医务人员可以在隔离出的清洁区吃饭、洗浴,大家顿感安心。

  郭春辉最初接管的31病区,多是气喘严重的重症病人,肺部病灶面积大,面对突如其来的救治压力,他和同事们迅速进入状态,与时间赛跑。19床的小伙子只有20多岁,来医院时病情严重,基本是“大白肺”,每天躺在床上,一动就喘得厉害。他的妈妈同样确诊了新冠肺炎,住在同一病区,是轻症患者。“每天我们查房,小伙子的妈妈都会跟在后面,她是担心儿子。”郭春辉说,由于病情很重,小伙子情绪很低落,不搭理人,似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每一次,看着患者灰暗的眼神,他都会用积极的话语给予安慰和鼓励。担心营养不够,他常常和患者的妈妈沟通,叮嘱尽可能保证进食。

  针对小伙子严重的肺部症状,郭春辉综合年龄、缺氧状况、肺部影像阴影面积、基础病等多方面情况,在氧疗、抗病毒等治疗外,严格按照个体化原则适当调整激素用量。可喜的是,几天后患者的气喘好转一些,继续根据病情变化随时给予治疗调整,患者渐渐能翻身了,到现在已经能慢慢地散步、下楼了。小伙子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煎熬,终于重新站在了阳光下。这两天,小伙子的妈妈特地将一面锦旗送给郭春辉,“他能活过来真的很不容易,非常感谢你们。”(逯恒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