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111和85757626”是服务全市未成年人的心理援助免费热线,接听时间为9:00至17:00点。这台电话设置在无锡市图书馆一楼的无锡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疫情期间,这两个号码公布为“疫情专线”。无锡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豆碧涛透露,2月以来,他们接到的电话咨询多来自成年人。
加长版寒假是挑战也是机会
“平日里,平均每天接三五个热线,现在一周七八个,下降了三成,但并不意味着心理援助不重要。”近一个月来豆碧涛发现,咨询和求助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大家对日常生活发生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应,比如家庭成员之间距离缩短,相处时间较长,出现了亲子、夫妻矛盾等。这其中,尤以亲子关系紧张最为突出。
学生在家上网课,家长成了“助教”。“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安排不专业,要么过度介入和干预,要么完全放手,很多家长只看结果忽略了过程。”豆碧涛表示,这个加长版的寒假对家长和孩子来说,是挑战也是机会。孩子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家长不妨借此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我管理、学习能力,从起床开始,引导孩子制定作息、学习计划。
多建立些知识性的人际关系
疫情防控之下,人们宅在家里会觉得憋得慌。“长时间社会身份的脱离也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影响。”豆碧涛建议,还是要在生活中多建立一些知识性的人际关系。他进一步解释说,所谓知识性的人际关系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建立的人际关系。比如非常期间,很多人参加网上读书会、跟着抖音用电饭煲学做蛋糕等,通过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与社会产生连接。
豆碧涛担任无锡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已有10年。他介绍,每逢考试和放假前后,是热线最忙碌的时候,家长咨询较多,大都跟孩子学习有关。疫情发生以来,也有一些未成年人打来电话,反映跟父母相处产生冲突,受到了情绪困扰。而成年人咨询的问题也源于此。因此,不管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疫情期间的心理援助十分必要。在豆碧涛看来,因为这场疫情,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重心,他也一遍遍地叮嘱大家:“越是在疫情期间,越是要吃好、睡好、宅好。”
(晚报记者 张月/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