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焦点新闻

2020,“美好锡山”品质再提升

“三年行动计划”进入加码期,提速增质正当时

  锡东新城航拍一角

  东港镇港南村大泾头

  鹅湖镇青荡村

  2020年是“美好锡山”城乡品质跃升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计划开始不到一年,锡山区已交出亮丽成绩单——2019年11月,该区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本月7日,该区再次以较大规模会议形式,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等专题研究、部署、推进。锡山区正积极拥抱长三角一体化,全力建设“创新、兴业、宜居、乐活”的优选理想地,通过高起点定位、科学布局,以后发先至的姿态,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吹响集结号。

  路网骨架全域升级

  美人在骨亦在皮——城市面貌华丽“蝶变”的背后,是正骨整容般的高起点全新规划。如今,一批重点工程建设热火朝天、一个个城建项目落地生根,锡山区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提级,城市气质愈发清新大气。

  在锡山区,路网建设迎来了新一轮提质提速发展期,一张覆盖全域的大交通网正加紧编织。2018年12月8日,锡山区7个重点道桥工程项目集中开工,老锡沙线大修工程成为个中焦点。与该道路同时动工的,还有新羊大道、联福路北延、通云路新建、泉山路南延、新杨路、大成路等工程,总里程37.6公里,立项总投资约25亿元,成为2001年以来锡山区一次性开工里程最长、投资金额最大、建设难度最高的道桥工程。在此基础上,去年以来,锡山大道东延、锡东旅游通道、港王路改扩建、长八路改造等10个道桥项目集中开工,总里程约38公里,立项总投资约9.7亿元。

  位于苏南地区的地理中心,高铁、地铁集中的交通枢纽加上通畅的城市道路构建了大动脉和毛细血管兼备的核心优势。“近年来,锡山区站在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高度,按内部框架完善、外部连接通畅、加强内外衔接、打造区域枢纽的基础原则,进一步加强了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研究。”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顾凌峰说,两次集中开工建设的道路,是全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当地群众的出行条件,全面提升锡山区交通的对外辐射能力。

  “这条路打通后去厚桥再也不用绕路了,到锡太路也只要10分钟左右”,羊尖镇宛山村及周边的居民对在建的宛山湖大桥格外关注。横跨宛山湖、全长约518米,这座双索面斜拉桥,将成为鹅湖、羊尖、厚桥三地协同发展的联系纽带,预计2021年9月建成。值得一提的是,风景如画的宛山湖边,对标国际一流的宛山湖科技城也正在规划建设中。可以预见,集交通、观光为一体的宛山湖大桥的通车,不仅能打通锡山区各板块之间的路网联系,也对串联起周边产业互通和全域旅游意义非凡。

  守护好一方“碧水清流”

  生态画卷成就锡山区靓丽底色。2019年11月,锡山区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是锡山区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也是该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鲜活样本。

  “河道水质不改善,河长当年不提拔,断面水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锡山区敢于动真碰硬,用最严格的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2019年,23条市考河道中,Ⅲ类水河道数量达15条,同比增加5条,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100%,列全市第一。

  更蓝的天、更绿的地、更清的水,都是民生幸福感所在。2019年,锡山区新建7个空气自动监测站,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成为无锡市首个实现空气预警监测网镇(街)全覆盖的行政区。2019年,该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8.9%,降幅在全市城区排名第一。

  绿色发展带来的改变正每天上演:产业的技术改造,折射转型升级的理念攀升;“小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腾笼换鸟”带来更高质量的发展。2019年,环境执法监管累计检查企业3238厂次,出动执法人员9714人次,做出行政处罚198件,排查出的665家关停取缔类企业全部完成关停。锡山区将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质量良性互动。

  “田园大改造”成就诗意栖居

  在专业的城市规划师看来,锡山区城有城的繁华、村有村的景色,一幅宜居乐活春色图已然绘就。每一个板块都拒绝平庸,精细如绣花般的城市化管理,融合美丽乡村的自然风光,成就每一个街道、乡镇都有独特的景观。

  一场“田园大改造”正在锡山区各地乡村上演:去年该区出台《关于全区农业生产用地发展方向调整的实施意见(试行)》。各板块结合当地农业分布特点,以主干道两侧、镇级主要道路两侧、农房翻建试点村周边、农村主要参观点沿线及周边为重点,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及产业布局。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清除低端农业设施506万平方米,新增农用地集中流转2.4万亩,农房翻建市级试点村数量位居全市城区第一。

  “盼了好多年,终于看到自己的房子大变样了。”农村住房翻建先行先试,锡山区百姓的期待变成轰轰烈烈的梦想改造实践。全区67个试点村中545户农房开工建设,其中322户已完工,市级试点村数量、开工户数位居全市城区第一。各板块还探索出多种新经验,涌现出一批试点中的“试点”:安镇谈村突出“细”,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景观绿化下大功夫;厚桥谢埭荡村突出“实”,切实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做到“农民自己的事自己决定”;东港小湾里突出“活”,盘活闲置宅基地和空闲农房,利用宅基地“三权分置”创造性地在农房翻建中引进社会资本,打造精品民宿……

  美丽的生态环境让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有更深入的解读。著名的网红菊花村山联村小湾里是区村庄规划发展村和农村住房翻建试点村,按保护“原生态”的开发理念,一期8户农居改建成风格清新的民宿区,这些相对独立又与原有农村环境融为一体的休闲旅居成为新的“网红”,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城里人打卡体验,掩映在青山隐隐和金色花海里的山联村从此又多了一张文化旅游名片。看着村庄环境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早已退休的老村长吴国宝在民宿旁开了个“老村长杂货店”,卖起了当地土特产,享受着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幸福家园环境。

  在三年行动计划中,锡山区从细微处着手,持续加强立体化精细化城市管理,一切从人的感受和体验出发,让城市生活品质跃升。每个村庄的环境质量定期检查和上榜,评选结果直接作为年度村庄长效管理奖补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因工作不力进入“黑榜”的自然村有3个月整改期,整治成效明显的可移除,仍不到位的将提请问责,管理者为此也会“出出汗”。“快看,新一期的红黑榜又出炉了!”每期锡山区村庄长效管理“红黑榜”检查评选结果通过“锡山发布”公众号发布,都能引来多人围观。通过红黑榜来鼓励优胜和刺激整改,成效显著。

  (晚报记者 陶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