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哪里的雾霾最少? 哪个区域臭氧浓度最高?

七大板块晒空气质量“成绩单”

  本报讯 去年无锡哪个区域的雾霾最少?哪个区域的臭氧浓度最高?记者昨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随着无锡大气污染防治迈入“精准治理”时代,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也更加“精细化”。新出炉的七大板块空气质量“成绩单”显示,所住区域不同,在“家门口”呼吸到的空气也各有“特色”。

  从去年全市七大板块的空气质量“成绩单”来看,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整体呈现出“一降一升”态势,其中PM2.5浓度普遍下降,多地臭氧年均浓度上升。

  监测数据显示,滨湖区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4%,在全市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江阴市PM2.5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全市最高,但同比下降了14.3%,下降幅度全市最大。“天然大氧吧”宜兴市的表现则更加均衡: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位居全市第二,优良天数比率为82.5%,全市第一。

  “宜兴是去年全无锡唯一一个臭氧年均浓度下降的板块。”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士表示,宜兴的指标值为1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12.6%,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60微克/立方米),成为当之无愧的“优等生”。其余六大板块臭氧超标天数上升,最少的超标8天,最多的超标33天。数据显示,2019年我市臭氧年均浓度未达标,浓度为18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9.1%。其中,梁溪区臭氧浓度全市最高,为183微克/立方米,臭氧超标天数增加了12天。需要关注的是,在PM2.5浓度达国家二级标准的情况下,滨湖区臭氧浓度为1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3.7%,超标天数增加33天,反弹幅度和超标天数全市最高。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臭氧已取代PM2.5成为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同时各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不均衡问题开始凸显。要想打赢蓝天保卫战,需要各区域各行业联防联控,齐心治气。(袁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