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端的一场疫情,把无锡和武汉这两个相距七百公里外的城市紧紧联结在一起。“武锡”同心,无锡市人民医院的白衣天使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火速集结,瞬间化身钢铁战士!1月25日大年初一第一批5位医务人员启程;2月9日正月十六搭载着我院20位医护人员的飞机平安落地武汉。人医勇士们殚精竭虑、排除万难,在珞珈山麓与新冠疫情昼夜决战!
每一个名字都如此闪亮。
无锡市人民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郁昊达、蒋炬、曹凯、王云、浦浙宁
无锡市人民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许红阳、杨挺、臧芝栋、曹娟、吴艳、吕肖、杨清、王海翔、王雪妹、韩丽莉、张利敏、张钰、王玉意、邹小兰、谢冬静、徐燕玲、李雪冰、毛芸、赵琴、朱红
患者信赖,压力化为动力
“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还给我们一个家!”
3月4日,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楼门口,一位小伙子对着几位医护人员,边鞠躬边连声说着感谢,并送上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白衣天使赴汤行,抗疫救人获美名”。
小伙子姓胡,他和母亲都是新冠肺炎患者。他们在郁昊达带领的医护团队的精心医治下康复出院。母子二人为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在武汉店铺都歇业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从网上订制到这面锦旗,赠送给他们心中最可敬的人。
首批援鄂医疗队一行5人,支援的是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小胡母子就收治在这里。
母亲病情较轻,入院后病情明显好转。儿子病情危重,入院5天仍高烧不退,天天烧到40℃,并出现了气喘呼吸困难合并有呼吸衰竭。他的母亲对郁昊达说:“郁专家,你们是江苏来的专家。你们无锡市人民医院有全国的肺移植中心。求求你救救我儿子!”
患者的信赖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每天去查房,这是一位母亲期待的眼神,我就觉得我们身上的担子还很重。”
患者以命相托,医者唯有一心赴救。郁昊达仔细研究治疗方案,并通过远程会诊与后方的无锡市人民医院呼吸科联系,再度调整了诊疗方案。新的治疗措施下去,患者的体温得到控制。但小伙子情绪一度非常低落,“医生我还是觉得胸口很闷,这么长时间了,我怕是好不了了。”
郁昊达带领队员们当起了心理咨询师的,给他讲解疾病的变化规律、介绍身边成功的案例,有时候还在床边说新闻、讲笑话,渐渐地小伙子也变得活泼了。母子俩从此把他当成了亲人,点滴变化都会和他交流。通过郁昊达团队的精心治疗,母子都康复出院了。于是有了鞠躬送锦旗这一幕。据悉,这还是江苏医疗队来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后,第一次收到锦旗。
树立患者的信心是战胜病魔的良方,尽管每天队员们穿着又厚又闷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但总不忘在努力治疗患者的同时,每天还指导他们做呼吸锻炼,给他们加油鼓劲,为他们做心理调节。
医疗队的努力融化了患者身上的“冰山”,赢得患者无比的信赖。病区里有一位心肌梗死后合并新冠肺炎的患者,心肺功能很差,进食少、补液受限、情绪悲观。刚开始的时候患者只会指着胸口说两个字“胸闷”,既不配合服药也不愿验血检查。医疗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医疗上精细化计算补液量,兼顾抗炎和抗病毒治疗、心肺同治,查房时耐心开导,注重心理治疗;护理上蒋炬护士长和王云、曹凯组成的护理团队除了常规护理外,还帮他端饭喂药,床旁照护。终于,医疗队的努力打动了患者,融化了这座冰山,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一展愁容,对前来查房的医生说:今天感觉好多了,胸闷也好转了。并愿意配合积极治疗了。
一个月来无锡市人民医院两批援鄂医疗队参与治疗了200多位新冠肺炎患者,已有近百人治愈出院。
多方协作,全院皆为后盾
医疗队在前方奋战,医院在后方全力保障。前方队员与病毒决斗的信心更足了。
医疗一队所在病区有一位新冠肺炎合并肠梗阻的老年男性患者,刚住院时除了发热咳嗽之外合并有急性腹痛症状。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发热有所好转,但是腹痛并无明显改善,经过详细查体和腹部CT检查明确为急性肠梗阻。
郁昊达立即和当地的消化内科、普外科医生详细讨论,并通过微信视频征求后方无锡市人民医院普外科顾澄宇副主任医师的意见,暂时排除肠系膜血管栓塞、绞窄性肠梗阻可能。大家讨论后决定优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充分补液、扩容、禁食、胃肠减压,严密观察腹痛变化,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完善手术预案。胃管置入后,大量混浊的墨绿色液体呼呼地流到了负压引流袋中,老先生顿时感觉好了很多!郁昊达特意到超市买了麻油,给老先生从胃管内注入麻油润肠通便。经过几天的精心护理,患者恢复了排气排便,腹部症状明显好转,影像学检查提示肠腔扩张及积液显著好转,老人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郁昊达还为一位新冠肺炎并发症患者组织了一场三地五院的“云会诊”。这位60多岁的阿姨入院治疗一周后,病情出现明显好转,但她的并发症——重症多形红斑却更为凶险,出现全身皮疹,眼睑、口唇、手足还有很多巨大水泡,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药物治疗以及有效护理,很可能导致病情恶化。郁昊达多次联系武汉前线,以及后方的南京、无锡的皮肤科、眼科专家,多方协力共同“支援”。
为这位患者进行上药和破溃处的清创,都是具有“高风险”性的治疗,医护人员必须带着强烈的责任心“上阵”。医生郁昊达,护士长蒋炬和护士王云每天“接力式”地为患者的伤口消毒、换药,抽水泡,还要悉心护理患者口腔、眼睑的溃破处。受病情影响,患者不能睁眼,嘴不能张很大,只能吃流质,甚至连药片也只能碾碎了化开喝,医护人员也总是很耐心地帮她处理好。所幸,各方的努力换来了患者的病情转好。“这两天,阿姨已经能睁眼了,全身的皮疹也明显消褪。她还告诉我们,她能辨识出我们的声音,感谢我们的悉心治疗。”郁昊达欣慰地说,再观察一段时间,阿姨就可以康复出院了。
所念隔山海,山海皆可平。郁昊达感慨,千里连线的“云会诊”,让全体医护人真切感受到前后方共击“疫”情的温暖,以及“此战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