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早春最浪漫的姿态要数早樱摇落;那么,早春最惊心的画卷无疑是玉兰盛开!当水边柳丝初新,天地间还是苍黄一色,忽然一个清晨,那乔柯高枝上放出一片繁花,远观清雅洁白,近嗅馥郁芬芳,玉兰用料峭中的盛开报道春回大地。
惠山并不以春花著称,然而每当见到玉兰报春,总有那份对惠山的牵挂叫人念念不忘。雨后新晴,它是否如约而归?
老树发青枝
玉影舞霓裳
这里是惠山古镇景区中央大厅东北土丘,惦记的白玉兰赓续不绝,洁白动人。这株老迈的白玉兰,《目录》编号48,树高8.4米,胸径(地径)197厘米,冠幅5平方米,树龄330岁,是一级保护古树。
现今所见的白玉兰已经没有老干,其实很多年前它的老干就中心枯朽,只是存活外皮了。许多老无锡人对此都有印象——惠山那杆树皮。笔者也曾年年见它老树新花,络绎不绝,从学童到青年。2004年数百年老树仍削玉万片,2005年却再未见萌芽。
早春二月,阳光忽然就从阴霾后晓亮。在时疫中压抑的,都在春光里迸发。古白玉兰桩,主干毁坏,根脉尤存!从基部生发出的两枝新干,如今一干直立八米多,一干横斜三米多,早春着花百十,玉影翩翩,依旧风采照人。
山右愚公谷 吴腔领风流
这棵生生不息的玉兰树,多讲是明万历中期“愚公谷”遗物。当年的愚公谷,其故址隐约在今日春申涧、第二泉、惠山寺之间。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辞官回乡的邹迪光购得此地,构筑墅园。其造园活动,历时十载,得六十景,一时冠绝吴中。
邹迪光(1550年—1626年),累官至湖广提学副使,因不入时流,“不四十便拂衣归”。邹是无锡园林史上的一代大家,提出“园林之胜,惟是山水二物”。邹逝,园传次子德基。
愚公谷是明代后期与寄畅园同时并称的无锡名园,当时愚公谷的名气与寄畅园比,甚至可说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史称,愚公谷“领江左风流”。不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天启七年(1627年),狂傲不羁的邹德基被仇家买盗劫杀后,园子二传而没,历时仅四十来年。
明末清初张岱的《陶庵梦忆》里收有《愚公谷》一篇,记载崇祯年间作者所见之废园。其中“歌儿舞女”一词还揭开了一段故事:明代中后期,无锡私家园林众多,蓄养昆曲家班成风。邹迪光筑愚公谷,聘请曲师,花二十来年训练家班,时人、曲评家潘之恒闻之惊叹,“令人襟期洒脱,不知沉疴之去体也”。邹家班一时名声大噪,有所谓“船过梁溪莫唱曲”的声誉。
据说,邹氏蓄两部家班,一部有“优童数十人,皆一时之选”;一部是女乐,十二个女孩子,建十二楼以居之,在园中小山坡上还种有十二株玉兰树,“株株挺香”。于是有人说,今天依然能在愚公谷旧址里,见到一株“明代古玉兰”。这果真是那株株玉兰中的幸存者吗?
众多资料确实都说,愚公谷“留存至今的旧物仅黄石水池、‘石公堕履处’石梁、古银杏和古玉兰树各一”。上世纪八十年代,树旁曾立一铭牌,亦说此树乃明代愚公谷遗物,迄今380余年。以此测算,如今此树树龄应为420来岁。然而,这株玉兰虽老,却没有这么高龄。按2013年公布的《无锡市古树名木名录》公布的树龄测算,此树如今约330岁,应为清康熙年间所植。
清初,愚公谷早已湮灭,原址一隅有顺治年间胡宪昭营建的胡文昭公祠,祀北宋理学家胡瑗,俗称胡园。追踪至此,不妨认为,白玉兰或许是胡园遗物吧。清乾隆以来,历代在愚公谷故址上兴修了至德祠、遂初堂、尊贤祠等,当代又改建增益,整饬修缮,终成一处园林名胜。
木末芙蓉花 芬芳入馔来
木兰科木兰属植物中,有一类原产中国的美丽花树,通称为玉兰树,植物学上将其专归一类,称为玉兰亚属,其花白色到淡紫红色。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白玉兰。明代张茂吴诗曰:“千花红紫艳阳看,素质摇光独立难。但有一枝堪比玉,何须九畹始征兰。”说得浅显明了,白玉兰其色比玉、其香若兰,固而得名。
除了白玉兰,原生种还有紫玉兰,其形肖白玉兰,花瓣外紫红、内带白色,花姿婀娜,气味幽香。紫玉兰是传统药树,皮、叶、花蕾皆入药。尤其是其花蕾,有一个著名的外号——辛夷。白玉兰与紫玉兰自然杂交,变化出许多品种,称为二乔玉兰。此外,还有飞黄玉兰。而有一种木兰科植物,终年常绿,夏季开大而香的白花,不少人误作白玉兰。其实那叫广玉兰,是原产美洲的木兰亚属植物。
玉兰兼具实用价值,材用、入药皆可,而更悠久的应用是入馔,比如无锡最著名的食点——玉兰饼。玉兰饼到底和白玉兰有什么关系?据传,玉兰饼为旧日城中迎迓亭孙记糕团店从家常的面拖饼中受到启发,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创制而成,因时值白玉兰花季,故名玉兰饼。据徐桥孟、王力行所著《无锡菜典》记载:孙记将玉兰花瓣洗净后斩碎拌入馅心,用糯米粉做饼坯,包好后放在油里煎制,遂称为玉兰饼。然而, “台北无锡同乡会”《无锡乡讯》刊登崇安散人先生文章《应时食品玉兰饼的做法》(1978年总106期)中说:玉兰饼名称的由来,是因为用白玉兰花瓣切成细末、与糯米粉加湿拌和制成之饼。这么说,玉兰花丝是加在饼皮里的,而非入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