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太湖沿岸又能看到水草和零星蓝藻了。记者昨从市蓝藻办证实,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光照条件日趋充足,水草生长迅速,眼下闾江口、马山沿岸一带水草露水,为防止“藻草共生”,滨湖区于本月中旬率先启动了沿岸水草打捞工作。目前,已打捞水草累计300多吨。
日均打捞量18-20吨
滨湖区拥有太湖岸线107.3公里,每年水草、蓝藻打捞量占全市70%以上。3月26日上午10点左右,滨湖区马山十里明珠堤北闸口打捞点处,十几艘打捞船正在隆隆轰鸣声中进行着水草打捞作业。为了保障太湖安全度夏,滨湖区水草打捞工作于3月中旬开启。
记者在十里明珠堤驳岸边看到,身穿红色荧光马甲的2名打捞队员正冒着雨站在一艘收割船上,不停地用耙子将切割下来的水草打捞上来并铲至传送带运送上岸。远处则有3艘专业的全自动水草打捞船和约十艘铁皮船在附近水域进行水草打捞作业。打捞队队长周全林负责蓝藻水草打捞已有十多年了,他介绍说,“我们目前有三四十名队员在打捞,每天工作8小时,日均打捞量在18-20吨,到目前为止已经打捞了300多吨水草。”
根据记者肉眼观察,这片水域的水草最长的已达1.5米,且有部分已经露出湖面,“必须在气温升高前,尽早将水草收割掉。”马山街道马圩水利农机站副站长秦向前解释道,水草在4月中旬会慢慢消亡,必须在蓝藻出现前打捞干净,如果不及时收割,大量水草成熟、断根后会飘至湖中,与蓝藻混杂后会形成大面积集聚,不但会极大地增加打捞难度,还影响太湖水质。秦向前表示:“从十八湾至龙头沿岸20多公里的湖岸线都在打捞范围内,已经由点到面全面铺开了。”
太湖安全度夏期提前至3月1日
市蓝藻办相关专家分析说,受今年暖冬影响,太湖水草长势比往年更旺。市蓝藻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提前布置、提前落实!”省政府3月13日正式印发了新修订的《江苏省太湖蓝藻暴发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防控安全度夏工作时间已从原来的每年4月1日提前到3月1日,监测预警信息报送频次由每日1次增加至每日2次。记者了解到,春节后无锡就立即部署各地开展蓝藻(水草)打捞处置准备工作,目前打捞队伍组建、设备维修养护、藻水分离站及藻泥处置项目调试运行等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与此同时,宜兴市政府及时调整了太湖蓝藻打捞工作协调小组人员,成立了公共产业集团专职蓝藻打捞机构,将从打捞、存放、藻水分离到无害化处置进行统一调度指挥,并开展了蓝藻打捞队伍的组建和人员的技能培训。据介绍,经过近十年的积累,无锡目前配备了水草打捞船27艘,蓝藻打捞船109艘、运输船36艘等各项先进“装备”。
今年气温总体利于蓝藻生长
25日江苏省召开的2020年太湖蓝藻水草打捞处置及湖泛巡查防控工作推进视频会议明确,要做好水草跟踪观测及科学管控与打捞。专家分析认为,近几年随着气温、降雨、水位等因素影响,太湖水草生长时间、种类、区域、面积变化很大,接下来还要继续做好水草跟踪观测,既要促进太湖水草恢复,又要防止水草大面积暴发、腐烂影响太湖水质安全,科学开展一些湖区的水草打捞。
每年水草打捞工作的开启,意味着“蓝藻季”即将到来。今年以来,太湖水质总体稳定,湖体磷、氮维持在正常水平,2月份总磷、总氮均与2007年以来同期均值相当。虽然水雨情、水质总体稳定,但今年冬季气温较往年异常升高,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太湖流域平均气温创历史同期高极值;3月以来,更是较同期多年平均高2.8摄氏度。受此影响,今年近岸水域藻密度上升明显,蓝藻生长复苏提前。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太湖周边的气温仍将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总体有利于蓝藻的生长复苏,各地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太湖蓝藻打捞处置的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各地各部门严阵以待。而去年年底已新建完工的十八湾蓝藻离岸打捞项目一期工程也将在今年的“蓝藻季”首秀。
(晚报记者 潘凡 袁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