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距离高考仅一个月,临门一脚怎么踢?

三科名师直播献干货

  本报讯 昨天,来自市一中、天一中学和省锡中的三位名师来到无锡观察直播间,为广大考生送上满满备考干货。

  不少老师认为,考前最后一个月需要保持稳定,但市一中语文老师姜翼认为,考前这一个月用好了,或许能成为高中三年中进步最大的一个月。“有一部分学生经过长时间复习,做了大量题目却一直没有突破。因为他们有些题目做出来凭实力,有的却是凭感觉。哪些凭实力、哪些凭感觉,部分学生傻傻分不清。最后一个月学生要是能捅破这层‘窗户纸’,语文成绩和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他建议,在这一个月里,学生多分析做过的题,找准针对性复习的方向,“由于高考模拟试题出题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和漏洞,做3套模拟题还不如把一套高考真题做3遍”。在姜翼看来,有些学生似乎什么都懂,但一做题就出错,可能是答题精准度还不够。高考题答题要求一定要精准,比如古文翻译得分容易但得分率往往不高,这是因为学生翻译时没有做到字字落实。有些学生作文写得漂亮,但表达不够清晰,得分也不会高。“这个月学生可以积累一些作文素材,但注意不能在写作文时生搬硬凑。还可以练一练作文审题和表达,确保能清晰地表达每句话。”

  数学是高考三个科目中最容易拉开差距的一门,每年考题难易程度颇受关注。天一中学数学老师陈俊峰认为,冲刺阶段在基础知识、能力、习惯和心态四个方面可以再加把劲。这段时间可以回顾基础知识,确保基础题能百分之百正确。思维能力方面,多看看往届高考题和自己的错题,同类题归类看更容易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最后一个月学生还要有“刮骨疗伤”的决心,改改书写潦草、解题不规范等不良习惯,做做审题训练。他提到,学生从易到难做题,并不是从前往后做,“14道填空题中最后一两题可能难度较大,卡住的话不要慌,可以先放一放”。

  省锡中英语老师朱一平表示,最后一个月学生不宜再做大量题,也不适合钻难题,而是整理自己的做题习惯和思路。“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最后这段时间可以多关注一些时事热点话题,读读英语报刊中难易适中的时事热点文章。学生积累的素材很可能在考试时阅读理解部分碰到,多了熟悉感后对答题有帮助。”

  值得关注的是,三位老师不约而同提到了冲刺阶段限时训练的重要性。陈俊峰认为限时训练是为自己设置障碍,有利于提升迎考时的调节能力;姜翼建议学生做一套试卷时,前面部分和作文部分都预留出5分钟;朱一平建议学生每天结合相关题型进行对语感和阅读速度方面的限时训练,以便考试时从容应对。

  (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