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 谢明尧
2020年无锡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基本延续了近年无锡中考的命题原则,坚持立德树人,既追求文本的品位,亦突出试卷的人文内涵,注重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大致呈现如下特色:
选文彰显时代精神,
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今年的试题选文具有相当的鲜活性,文本多选自近期的报纸杂志,契合时代特质,把立德树人和语文关键能力考查巧妙结合。
比如名句默写,大多与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高尚人格有关。文言文《郭义官饭虎》体现了以德感人的道德诉求;《顶线思维》取材于6月份的《扬子晚报》,极具时效性,既与廉政建设的倡议一致,又具有思辨性;小说《夜行》选取的是抗战题材,富有趣味性。这些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基本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考查
试卷顾及到各类学生,难度并不大。积累运用的第6题和第7题,以选择题和问答题的方式,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重点是对基本情节的掌握和理解,兼顾了课内课外知识的迁移。
诗歌题考了孟浩然的《宿武阳即事》,重在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题目角度似乎有别于往常的训练,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依然考查学生对诗歌基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套用答题模板。
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
稳中有变,变中有新
今年的试卷总体体现了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特点。试卷结构保持了近些年来无锡固定的三大板块模式。大多考题的形式、角度也大体和近年试卷保持了一致,体现了平稳的特点,便于学生发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
试卷设计友好,所选文章,也大多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着想,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积累、水平和经验。说明文《台风暴雨能不能“灭”蚊》,语言幽默,口语化,相信正处于紧张关头的考生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会有忍俊不禁的感觉。这些微小的地方,都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今年的试题还有一些创新之处,体现了“稳中求变”的特点。第7题文学名著考查,由原来的3个问答题改为1个选择题,1个问答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答题的难度。文言文阅读由12分降为11分,加点字解释4个改为3个。今年最具争议的可能是第20题:依据小说中的相关信息推断“同行人”的身份,并概括出三点理由。此类题型在以往的考题中没有涉及过,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着实令人烧脑。其实,该题依然围绕课标对学生小说阅读能力的检测与评价设计。人物身份的猜测题,其背后是在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概括梳理能力,对小说细节的感知与分析能力。看似陌生,其实只是将往常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变化了一个角度,进行检测而已。
2020年无锡中考语文试卷摒弃应试之“术”,回归语文学习之“道”。它启迪广大一线教师和初三考生,要摒弃单纯的固化的答题模式,回归文本,探寻真正的,有意义的阅读教学和复习,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在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上发力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