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秒读

从“民生之盼”到“民生之变”

  海南由于建省晚、底子薄,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民生短板一直非常突出,也是当地老百姓感触颇深的“痛点”“难点”。民有所盼,政有所应。近几年来,海南加快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升民生获得感,朝着海南人民幸福家园的愿景稳步迈进。

  今年3月24日,海南省儋州市一个新生儿出现严重酸中毒、肺出血等症状,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成功抢救,并在13天后康复出院。

  “放在几年前,这种病例很可能抢救不过来,也来不及转诊。”该医院儿科主任李玲说。稍微复杂点的病要去省城治,大病要出岛求医,这曾是海南医疗卫生水平落后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海南不断引进省外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目前与海南医疗机构合作的省外医疗机构达49家。位于儋州市的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就是其中之一。

  医疗条件改善,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以前儋州危重症病人转诊率非常高,去年医院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均达100%。”海南西部中心医院重病医学科主任医生赵展庆说。

  海南自贸港建设也为解决“看病难”提供了新的机遇。海南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巍说,海南将配合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先行先试”政策,建设区域医疗高地,努力实现老百姓“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的愿望。

  为让学生“上好学”,海南近几年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面向全国引进优秀校长和教师300名,75%倾斜支持贫困市县和乡镇学校;实施“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引进工程,目前正在洽谈和已经建成的学校和幼儿园共78所。

  这些举措极大提升了海南基础教育水平。海南省教育厅自贸办主任邹文涛说,市县中小学生源流失的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回流趋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