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森宝 文 |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星期天,我到同学大明家去做家庭作业,那年月,老师规定家庭作业要与住在附近的同学一起做,这样便于互相监督。作业做好后,我背起书包刚要回家,躺在床上的大明母亲叫住我,拉住我的手说:“你陪我家大明去镇上邮电局,给他爸爸打一个长途电话……”我说:“阿姨,我没打过电话。”大明母亲说:“没事,我教你怎么打电话。”接着她即教我打电话的步骤,并教大明在电话里与爸爸说些啥。
大明的父亲在四川工作,大明矮小瘦弱且不善言语,故她母亲要我陪他一起去。我俩一起步行20多分钟,来到镇上邮电局。我按照大明母亲教我的“步骤”,先给柜台上的女话务员递上大明母亲写好地址、姓名、电话号码的纸条,然后说:“阿姨,我打长途电话。” 女话务员看过纸条后微笑着说:“小朋友,你们稍等等。”
许多年后我才知道,原来大明母亲在单位车床操作工件时,旁边车床的女工在操作时,不慎工件突然飞出,砸伤大明母亲右腿,经医院诊治为骨折,需在家静养。于是她写信给丈夫,让他请假回来。按约定日子,丈夫明天就会去买回家的火车票。可她忽然想起外地回家探亲,一年只能报销一次差旅费;一次差旅费约一个月工资,若这次报了,过年回家就只能自掏腰包,故“咬咬牙”扛着,让丈夫别回来。那年月挣钱不容易,每分钱都掰着手指“算”着花。
那时的长途电话是一小间、一小间的,每间里面有一台电话机,只能容纳人站着听电话。我记得那个邮电局有5个小间。长途电话是话务员拨号,接通后就叫等候者到小间里接听、通话。我俩大约待了10分钟,女话务说:“两位小朋友,到3号间听电话。”我俩走进3号间,拿起话筒,里面传来:“喂,喂,你是哪里?”我说我是无锡,并说出大明父亲的名字。对方说:“明明,我是爸爸。”电话里传出大明父亲的声音,大明连忙喊:“爸爸!爸爸!妈妈叫我来打电话……”也许是好久没见到父亲,大明一时激动得把母亲教他话全忘了。我接过话筒说:“叔叔,我是大明的同学,阿姨病了,她说只要休息几天就好了,叫你别请假回来,过年回来就行。”对方说:“知道了,谢谢你!”然后又说了一些让大明听妈妈的话,帮妈妈做些事等等。当对方把电话挂了,大明还在一个劲地喊爸爸,付款时我记得是1.80元。
这是我第一次打电话,亦是我们班级里第一个打电话的人,不少同学都挺羡慕我。好多同学都围着我询问,打电话时紧张不紧张?电话里的声音与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有啥不同?有位与我相处挺不错的女生,硬缠着把打电话的过程重新学一遍给她听,我就单独绘声绘色给她重复模仿了一遍,听得她云里雾里。那天晚上我做梦了,梦见自己在打电话,而且是打给那位女同学。
第一次打电话,没想到会引起不少同学的羡慕,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挺有意思;第一次打电话,那情、那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