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晚报记者 蔡佳/文、摄)“凤翔高架桥下出现严重积水,立即调集两台水泵!”昨天早上6点,柳冬进巡逻至运河西路,发现凤翔高架桥下出现近500平方米的积水范围,深度达10厘米,影响了道路的通行。冒着大雨、趟着积水,市政应急队立即投入抢险。
柳冬进是无锡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管道养护项目经理,带领着5支应急队伍、共40多名应急人员。这个汛期他们压力不小,春申路、运河西路、广瑞路、青祁路等市区易积水道路都是他们的管辖范围。尽管是名管理人员,柳冬进和40多名应急队员始终坚守在防汛一线,负责道路的巡逻和积水处置。昨天凌晨3点,市民们还在睡梦中,柳冬进和5支应急队伍已上路值守,为市民的上班路清障保畅。
在运河西路凤翔高架桥下,凭着丰富的经验,柳冬进很快找到了积水的“症结”:“一场大雨之后,运河水位高涨,河水倒灌进雨水管道。”于是,他立即关闭通往运河出水口的总闸,堵住河水倒灌口。与此同时,现场调配两台移动水泵,以每小时抽排800立方米雨水的速度快速排水。看着路面积水范围逐渐缩小,深度从脚踝退至脚背,柳冬进紧锁的眉头才逐渐舒展开来。
“青祁路万达附近出现积水”,上午8点多,柳冬进的微信收到另一支应急队发来的信息。和现场应急队嘱咐几句,他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积水点。“青祁路地势低洼,容易成为雨水汇集点,一旦遇上短时强降雨,排水速度赶不上泄水速度。”柳冬进说,好在青祁路的雨水管网运行正常,只是需要些排水时间。在倾盆大雨中,应急队员附身打开一个个井盖,加速管道泄水速度,水不排完人不撤。
今年梅雨季,这样的场景对市政一线人员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自入梅以来,市管19支应急队24小时待命、白天黑夜连轴转。“下雨的时候,我们上路巡逻、处置积水,雨停了要排查和修复积水点设施。”柳冬进说,强降雨一轮接一轮,1个多月来,市政应急队伍基本都驻守在基地和路上,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儿,饿了就在路过的小店买个包子,生怕有半点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