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乌蒙山深处,1000余亩黄蜀葵开得正艳。在这片曾经习惯种植玉米的土地上,一朵朵迎风摇曳的黄花正在改变当地群众的生活。
这里是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玉龙坝镇平寨社区的黄蜀葵基地。每天300多名村民在基地里忙碌。“夏天雨水多,黄蜀葵长得快,野草也长得快,我们最近都在地里摘花、除草,每天工资100元。”63岁的农妇张升秀说。
中药产业“落户”玉龙坝镇,源于一支特殊的帮扶队伍——统一战线。2019年民革中央和民革贵州省委帮助建设了黄蜀葵基地,惠及农户214户1000余人。
怒放的黄蜀葵,是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1988年,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建立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初,统一战线就与试验区结下了深厚情缘,建言献策、出人出力、内引外联、持续帮扶,开启了长达30多年的“同心实践”。
毕节市大方县新田村是当地的深度贫困村,全村460户139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84户567人。2019年3月,经农工党江苏省委牵线,江苏盱眙县的专家实地考察指导养殖小龙虾。农工党党员捐赠50万元启动资金流转土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以每斤不低于18元的价格收购。
“从项目发起、落地到销售的整个链条,都融入了农工党的帮扶。”农工党中央派驻干部彭正钰说,目前,农工党在大方县帮扶发展的小龙虾产业面积已达500亩。
针对毕节脱贫攻坚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两不愁三保障”的短板弱项,统一战线实施了一揽子精准措施,有效提升了当地教育、医疗等水平。据统计,统一战线先后新(改、扩)建各类学校200多个,援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200余所。
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以来,统一战线指导毕节制定各类规划46个,协调项目900多个,引进资金1200多亿元。30多年来,毕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约63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