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晚报记者 袁晓岚)走进盛夏时节的厚桥街道新联村,白墙黑瓦错落有致、门前屋后俨然有序,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处处河道水清岸绿……经过两年多来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越来越多的村庄和新联村一样正悄然蜕变,美丽宜居、和谐共生的乡村新画卷在锡徐徐展开。如何在刷新“颜值”的同时提升“气质”,让“江南美”长治久美?近日,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锡政办发〔2020〕28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要实施“红黑榜”制度,从8项内容对村庄长效管护成效评价打分,并“细化”了扣分项。
新联村的村庄变化,是整个厚桥街道的缩影。为解决“前面居委整治,后面居民复原”问题,厚桥街道在村庄环境整治过程中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力量,聘请了来自各村的101名志愿者担任村庄环境“清洁长”,“清洁长”严格对照“净、整、美”的具体标准,通过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向网格员反馈存在问题,“民建、民管、民享”的乡村治理模式,确保村庄环境保持干净整洁。
村庄里是否还有露天粪坑和旱厕等?路面是否坑洼、积水?房前屋后有无绿化?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会影响村庄的“颜值”和“气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引发的意见明确了要实行有制度、有队伍、有经费、有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以及有督查评价的“五有”管护,加快打造体现江南特色的美丽乡村。
“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实施分类管护。”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意见锁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底数,全市共6个市(县)区49个镇(涉农街道)594个行政村(涉农社区)纳入管护范围。以自然村为单位,按照规划发展村庄、一般村庄两种类型,分类制定实施相应管护标准。意见从村庄风貌管控、垃圾处置、水环境管护、公厕管护、道路管护、路灯管护、村庄绿化、田容田貌管控等8项内容进行评价打分。行政村得分高于80分以上评价为合格,到2022年,长效管护综合评价合格的村要实现全覆盖。
该意见还明确,要把每次暗访测评排名前20位左右和后10位的自然村分别列入“红榜”和“黑榜”,以适当形式予以公开通报。其中,列入红榜的自然村,对所在行政村予以激励。而连续2次所辖村列入“黑榜”的镇,进行发函提醒,对连续3次所辖村列入“黑榜”的镇,调整镇相关负责人;对进入“黑榜”村数多的市(县)区负责人进行末位约谈;对较为集中的问题,由市相关责任部门进行专项整治。
今后将着重攻克整治中的重点、难点、薄弱环节,对一些重点环节没做到位均实行一票否决,评价为不合格。如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存在严重问题的;在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核心区域周边的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的;群众满意度低于6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