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1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晨星和朝霞犹在,厚桥街道的百亩河塘里,芡农们已经开始今年第一波鸡头米的采摘。
无锡鸡头米的采摘现场,一幅“莲叶荷田田”的江南风物长卷,属于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的鸡头米生长在湿地水中,片片圆形莲叶交叠铺陈,别有一番水墨韵味,对光线敏感的摄影家们,已经早起拍摄了。鸡头米是水八仙(茭白、塘藕、荸荠、水菱、水芹、慈姑、芡实、莼菜)的一种,对环境的湿度和清洁度要求极高,种植极为不易。成熟的果实毛刺刺的,远看就像一个个小小鸡头,因此得名。未经剥开的鸡头米指甲盖大小,身披暗红色外皮,形如莲子,颗颗圆润饱满如珍珠。无锡人喜欢的鸡头米都是手工剥出,因而价格略贵。记者从厚桥鸡头米生产现场了解到,今夏的手工鸡头米价格在每斤110元至120元之间。手工刚刚剥好的新鲜鸡头米白里透着温润的米黄色,外观并不会如机器剥出一般完全一致,也并非完全滚圆。
无锡人讲究“应季而食”,因颜值和营养价值皆高,有着“水中人参”美誉的鸡头米成为这个闷热炎夏的餐桌上选之物,作为盛夏时节的时鲜货,江南人素来热爱的鸡头米有祛湿补脾之效,可熬粥、可做甜羹,可配菜清炒,江南著名的“荷塘月色”名菜,必备食材就是软糯清香的鸡头米。传说曹雪芹将鸡头米塞入鱼腹清炖的创意名菜“大蚌含珍珠”,因别有江南风味至今仍流行。(陶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