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焦点新闻

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生活的一点一滴

听“最美绿色家庭”讲述他们的绿色生活

  废弃树木制作的根雕艺术品。

  华烨父子俩一起种植花卉。

  顾泓棣(左一)参加幸福义工总站的环保酵素制作活动,教大家如何变废为宝,并免费赠送给广大群众。

  翔翔利用在家学到的种植技术指导小伙伴种植果蔬。

  为了普及家庭园艺的绿色理念,传播绿色文化,倡导广大家庭自觉践行文明健康、低碳环保、简约节能的生活方式,我市开展了“最美绿色家庭”评选活动。评比自6月启动以来,受到了市(县)区踊跃推举,最终评选出了20户市级“最美绿色家庭”。这些家庭秉持绿色环保的理念,争做绿色使者,努力把“绿”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让我们一起听听几户家庭代表分享他们的绿色生活,学习他们的环保理念。

  亲手打造花园,享受绿色生活

  家住东宝康园的华烨和妻子朱明都是80后,儿子翔翔今年9月就上二年级了。这个新生代小家庭在生活中时刻践行着“绿色环保”的理念。

  走进华烨家中,绿萝、矮牵牛等绿植在房间的多处角落里安静地生长,让这个小家充满了生机。“新房子装修不久,虽然都使用了环保材料,但放点绿植一来可以净化空气,二来也能让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华烨说。让人羡慕的是,他家还拥有一个植物园般的小花园。月季、绣球、凌霄、玉簪、百合、铁线莲、金银花、天竺葵、蓝雪花、朝颜和茑萝……各种叫得出名字叫不出名字的花,还种植了蓝莓、果桑、无花果、草莓、番茄和土豆等蔬果。每当春天到来,百花争艳,香气扑鼻,惹来蝶舞蜂缠,一派春意盎然。只要有人路过这个小花园,都会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欣赏艳羡一番。

  到了周末,一家人在花园里修剪枝叶、除草除虫,儿子翔翔也会帮着一起浇水施肥。华烨一家特别喜欢待在小花园里,享受劳作与收获的过程。“从前总是羡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其乐,现在自己也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和妻子一起坐在摇椅上看着儿子在草地上嬉闹,还有什么烦恼呢!”邻居也喜欢来串门,赏花的同时“取经”一番,听华烨传授花木栽培心得和技巧。除了把自己家里打扫干净、装扮漂亮,华烨一家也不忘顺手打扫一下庭院之外的小区道路。在他们的影响下,渐渐形成了保护绿化人人有责、家家参与的风尚。

  华烨家始终认为保护环境是每个家庭的责任,坚持把环保理念贯穿于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次出门时,他们都会用水杯带水,尽量不购买瓶装水;购物不忘带好环保袋是最基本的;妻子朱明会把信箱、报纸中夹杂的广告单页收集起来折成纸盒扔果皮、菜屑和鱼骨等垃圾;旧衣旧鞋刷洗干净后投入旧衣物回收箱中捐赠给需要的人;一水多用、人走灯灭,不踩踏草地、不摘花,不乱扔垃圾,出行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环保都是从细节做起的,就像用修剪的绿叶做堆肥,把单面打印过的废纸给儿子涂鸦,只要多留个心眼都能做到。”华烨说。

  华烨在大学时学的是环保类专业,他会在给儿子读绘本的时候有意识地科普环保知识,比如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翔翔对这些知识也非常感兴趣,每次帮忙扔垃圾时,会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准确投入不同的垃圾桶。在学校里,翔翔也会带动同学一起爱护环境,是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环保小天使”。

  废品巧变艺术品,努力传播环保理念

  吴福良今年80岁,妻子潘敏吉75岁,绿色环保同样也是他们家长期倡导和践行的一种生活方式。老夫妻俩平时注重节能减排,坚持绿色出行,外出购物自带环保袋,不使用一次性碗筷,以言传身教之举教育子女儿孙勤俭持家、低碳生活。

  不仅如此,吴老还是一个旧物改造达人。吴老一一展示着他的“宝贝们”:有刻着“艺术人生”“知足常乐,长寿是福”等字样的牌匾工艺品,“这些是用废弃家具改造的”;有一幅凹凸起伏立体感十足的“福”字作品,竟然是用吃完的生蚝壳拼成的;外出旅游时捡拾回的枯树干,经他巧手改造、精心雕刻,便成了一根实用美观的拐杖,赠与有需要的朋友收获满分好评;还有废弃木板、用完的瓶瓶罐罐……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都是吴老改造的素材,只要到了他的手中,都能华丽变身成为艺术画、雕刻品,真正把环保、艺术和生活乐趣完美融合在了一起。

  吴福良家里也种植了一些蔬果和花草,果实肥硕、花朵艳丽的秘诀就在于使用了自然肥料——发酵的淘米水、捣碎的鸡蛋壳、回收的家禽粪类等等。“废物利用既节约了资源,又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还美化了环境,一举多得!”吴福良说,“科技在飞速发展,但是我们的天不蓝、水不清了,植被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失去平衡。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绿化低碳、节能减排。”

  做到“四个一”,每天都是“4·22”

  在顾泓棣温暖的小家庭,每一天都是“4·22”,每一天都过得绿色、阳光,充满健康与活力。

  在女儿小的时候,顾泓棣就告诉她生活中要做到四个一。

  节约“一滴水”。顾泓棣家有个习惯就是把淘米水用来洗菜或是浇花,“洗得干净,养分充足,又节约了水。”淋浴前放出来的冷水总是留着洗衣或是拖地。水龙头要慢慢调节,避免一下开得过大……这些节水小习惯已经成了自然之举。

  节约“一度电”。顾泓棣家的灯泡都是节能灯,能向窗外的路灯“借光”的时候就不开灯,以至于一家人经常被亲友调侃说都是黑衣者。出梅之后天气一下热了起来,顾泓棣家的空调温度从来不会调得过低,“一般29℃足矣。我经常对女儿说‘心静自然凉’,多开窗吹吹自然风,多出汗排毒对身体好!”

  多走“一步路”。上学放学,下班上班,顾泓棣全家能坐公交就坐公交,可以爬楼就走楼梯,既低碳出行,又顺带锻炼了身体,“地球妈妈开心,我们也开心”。

  打上“一补丁”。在顾泓棣的家里,衣服、袜子缝缝补补是常有的事。特别是袜子,有的没穿几次就破了洞,扔掉又舍不得,缝缝补补又能穿上一阵。一直到现在,女儿还会时不时穿针引线,自己缝补衣袜。

  顾泓棣全家都加入了洛社镇幸福义工志愿者,作为幸福志愿星级家庭,只要幸福义工总站有活动他们就踊跃参加。顾泓棣带着女儿参加幸福义工总站的旧衣物整理工作,把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衣服经过整理之后送给有需要的人。他们一家还经常利用周末或者业余时间参加公益活动,以及各种环保宣传活动。几年前,人们对环保酵素的概念还很陌生,他们家按照一定配比开始制作起属于幸福义工的第一桶环保酵素,接着开始在公益集市宣传环保酵素相关知识,把一瓶瓶亲手制作的酵素分发到居民手中,并告诉他们制作的方法,得到了居民们的称赞和欢迎,纷纷表示回家也要让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周末时常去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地捡拾垃圾,到公交站台去擦拭站台。只要有空,全家就会去当一回“环保卫士”,“这样的周末生活才有价值和意义嘛!”他们一家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顾泓棣还把环保理念带到单位、教给同事。她每年都会组织同事们开展植树活动,为地球母亲增添一抹绿;不定期带领同事们参加太湖边、公园等地捡拾垃圾的公益活动。有一年单位组织去日照海边旅游,她还不忘带领同事们在海边开展“清洁海滩”活动。此外,顾泓棣还在单位的板报宣传栏里不定期普及环保小贴士,发出绿色消费的倡议。

  (晚报记者 潘凡/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