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晚报记者 念楼/文、摄)昨天,交警支队车管所、锡山交警大队联合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轻纺城电动车市场内一家电动车店进行突击检查,当场查获70多块假电动车备案登记临时信息牌。
下午3点多记者随执法人员进入这家电动车店,店主起初很配合,面对交警询问从外面一个抽屉里拿出几块白色的电动车临时信息牌。店主称这些牌子都是正规途径申请来的,“就这几块,没有其他的了,我没用过”。可是很快她就被事实打脸,从另一个柜子抽屉里,交警查获了一叠电动车临时信息牌。粗略数了一下,一共有70多块。“如果是正常申领,这些信息牌应该好好地挂在路上的电动车上面,怎么会在你这里?”“我不知道。”民警选了几块信息牌进行查询,发现能通过车牌号码查到车辆信息,其中一块对应的车主姓李,另一块对应的车主姓吴。“这些都是假牌照,克隆了其他车辆的牌照信息”,民警告诉记者。
这家店里主要销售两种车型,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说,体型小、有踏板的是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而旁边体型较大、没有踏板的属于电动摩托车。从车辆合格证来看,这些车都出自正规厂家,车辆本身没有问题。但涉及上牌问题时,两种车的“境遇”是不同的。电动自行车可以正式到非机动车管理部门上牌,在市区正常行驶;电动摩托车要上机动车牌照,驾驶人要持有驾驶证,并且市区很多区域禁止摩托车通行。据了解,由于一些轻便电动摩托车和老式电动车长得很像,有的店家就忽悠消费者,明明是电动摩托车,却“带牌”按电动自行车出售,这便是那一叠假信息牌的“玄机”所在。
“本月以来,我们接到了市民举报,而且在路上查到了安装假信息牌的车辆。”车管所非机动车管理科科长朱毅坚说,临时信息牌在去年底就停止申请了,即便申请了号牌暂未安装的,也要车主带着销售发票和车辆去安装。店里直接带临时信息牌出售的新车,基本都涉嫌套牌问题。如果花几千元买了这类车辆,等于买了一辆套牌车,一则在路上行驶会被交警拦下并扣车,二则万一发生事故,由于车主和车辆信息不符还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根据省电动车管理条例,交警部门将对这家店买卖、伪造、变造号牌的行为,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并收缴号牌。“今后发现一次查处一次,根据其他市民反映的线索,我们也会一家家查处。”同时,执法部门在该店门口发现了挂着假临时牌的共享电动车,对于涉嫌违规租赁的电动车,交警部门都进行了查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