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危化品存放方式不妥”“这里安全距离不够”……
记者从新吴区应急管理局了解到,近期,辖区最后一批网格安全员经过培训正式上岗,在高温下走街串巷走访企业。截至目前,全区4000多家企业均有了自己的“安全片警”。连日来,记者走近这些网格员,了解他们从菜鸟成为一名专业安全员的故事。
日常: 每天走访企业,值班当休息
在新华路上的一家企业,网格员邹梁杰一到便与企业的安全员联系,查看企业的台账,与上次查看的情况进行比较,随后在企业内逐一检查灭火器、消火栓、电线电路的使用情况及现场生产环境,将检查情况详细填写在了记录本上,特别留意一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说起这份工作,邹梁杰忍不住说,一开始以为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只要四处走走看看,真做起来才发现要学的东西太多,并且责任重大:“安全这东西就怕万一,也许不合规的情况下也没出事,但出了事就是人命关天。”
“差不多一天走一家,有时候快一点可以两家。”邹梁杰是去年上岗的一名网格员,最近持续高温,他们依然要每天走访企业,了解企业近期的生产情况,高温天的防护工作有没有做好,之前发现的隐患有无整改。一天下来,身上的衣服被汗浸湿上好几遍,每天消耗最大的就是水。
与邹梁杰同一批的网格员一共有十人,每天的工作也是大同小异。十个人除了走访企业外,还会轮流在应急局内值班,负责统计走访情况,接待企业的咨询等,那一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放假一般,“不用出去晒大太阳了”。
经历: 操作工成安全员,自己曾受工伤
说起自己的经历,邹梁杰说他曾是一家企业的操作工,工作期间两次受了工伤,加上企业效益不好,他便离开了企业,后来看到网格员的招聘信息便过来应聘,经过半年的学习才能上岗,“要学的东西很多,法律法规、怎么发现隐患、执法系统操作等等。”
而说起自己的两次工伤,邹梁杰便下意识扭动自己的手腕。第一次是在2016年春节前,当时他正在作业时,手套突然打滑,导致手部划伤,最终缝了好几针。较为严重的一次是2017年,同样是春节前,那次事故导致其手部骨折,后来做了手术,还与企业产生了一些纠纷,他说:“企业不承认我这是工伤,当时企业效益也不好,就干脆出来了。”
也正是这两次受伤的经历,邹梁杰对于机械伤害格外关注,每次去往企业,员工的操作环节一直是他检查的重点。与邹梁杰一样,网格员许理顺也曾是一线操作工,他所在的网格共有企业80多家,其中生产企业有50多家。许理顺说,正是他们了解一线的生产情况,因此去企业了解情况时往往具有针对性,他说:“以前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哪里是企业容易忽略的地方,哪里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
菜鸟时光: 被当第三方,回答不出问题
如今上岗一年,邹梁杰等人对网格的情况都非常熟悉了,对网格内的企业情况也心中有数,但当初可是发生了不少回想起来就想掩面的尴尬事。邹梁杰的网格位于新华路一带,一共有27家企业,数量不算多,而且都是辖区内较大的企业。刚上岗时,他花了足足两个月才走遍了这些企业,“就是因为不了解情况”。
邹梁杰回忆说,因为没有制服,他们刚来到企业的时候,常常被门卫当成第三方派来套取企业信息的人,往往在门卫这一关就要磨上好一会,有时甚至连门都进不去。说起这段经历,邹梁杰便忍不住笑了起来,那时候的他就像受了委屈的“小媳妇”,只能打电话向局里或者街道求助。
进了大门,尴尬事依然还有。“对方最常见的问题是企业的环评证书到期了需要复审,该怎么操作;企业哪些地方有隐患?”邹梁杰说,有一次他刚去企业就被问了这些问题,他当时就懵了,证书复审流程不清楚,隐患他也没看出来,当时便觉得尴尬不已。一旁,许理顺也回忆说,他之前碰到有的企业对生产情况遮遮掩掩,避开容易存在隐患的环节,只带他去做得好的地方,而他因为不熟悉情况,就懵懵懂懂地跟着企业走,事后想起来也是忍不住掩面:“后来就再来走一趟,不行就走两趟。”
安全员顾海明还碰到过另一个情况,他的网格在旺庄一带,共有60家企业,其中不少是一些只有十来个人的小企业,这些企业的流动性很强,有时甚至上个月还在,下个月再去就发现人去楼空,或者是变成了一家新的企业。经历过前期的“蒙圈”后,他就对一些小企业留了神,上门走访的频率也要高一些,以便能实时了解情况。
成就感: 助企业转型,让安全深入人心
委屈尴尬的事情有,令人有成就感的事情也不缺。在走访中,大多数企业对于邹梁杰等人的工作很是理解和配合,但也有的企业则颇为抗拒,邹梁杰就曾被一家企业给赶出了大门,但最终经过工作,企业愿意配合他们工作,还成功转了型。
邹梁杰当时发现企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当场提出让企业整改,但是企业负责人却认为邹梁杰是在“找麻烦”,还将其轰出了大门。邹梁杰立即将这一情况进行了上报,区应急局执法人员上门核实了解情况后,邹梁杰配合执法人员不断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当时企业的效益不好,负责人比较急。我们就是让他知道这不是找麻烦,是企业的责任。”经过坚持不懈的工作,企业负责人终于愿意配合他们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还在执法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转型,目前已经是辖区一家科技型企业。
“有些企业的负责人还是老一套的观念,不想多投入。”许理顺说,走访中他们了解到,有些负责人对于隐患整改有些排斥,便是因为整改需要投入,且看不到产出。这时候他们便一次次上门,一遍遍地做工作,“后来有企业安全员说,我们经常过去,企业领导就会多关注,对安全也重视起来了,这时候就很有成就感。”
顾海明也提到,他能明显感觉到企业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现在有的企业会主动打电话咨询,说企业有一些问题需要帮助解决,相关证书快到期了怎么处理等等。”每当这时,顾海明就会不厌其烦地向其讲解相关规定,协调解决问题,“毕竟这就是安全员的工作”。
说法: 安全员补足执法“最后一米”
“安全员将补足执法、监管力量的最后一米。”新吴区应急管理局安监大队副大队长杨晓杰介绍,仅仅依靠应急部门的执法力量很难覆盖到所有企业,而安全员的存在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他介绍:“安全员了解、登记企业的相关信息、安全隐患,反馈给执法部门,便于我们了解所有企业的情况。”
其实安全员这个岗位早已有之,但是之前存在个别街道落实不到位、安全员缺失的情况,为此,区应急管理局制作了《新吴区工业企业网格化监督告知牌》,明确了网格管理内容和安全监管员、环保监管员、健康监管员联系方式和姓名,目前辖区4000余家企业都有了专属的“安全片警”。
今年以来,新吴区应急管理局积极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明确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所负责的安全生产网格,负责网格内重点企业和分级分类所确定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并对网格员履职情况进行督查。
区应急局工作人员介绍,自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暴露出一些企业、园区存在厂房无序租赁、企业管理缺失、园区管理缺位、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新吴区应急管理局在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和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出台针对性的规定、意见,解决专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隐患,全面提升企业、园区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晚报记者 甄泽)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