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锡教风采

他们为何爱去图书馆?

减座位不减学习热情 追求氛围的学生更想“走出去”

  市图书馆每天9点开门,但许多读者都会提前到馆外等待,他们按照图书馆的防疫要求自觉与他人保持一米间距,有序排起长队。开馆前,队伍已经延伸到了馆外的停车场区域。

  自今年开馆以来,图书馆按照防疫要求设定一系列防疫措施。座位虽较正常情况有所缩减,但锡城学子的学习热情不减,图书馆内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热情更为高涨。

  暑期,图书馆仍是学生心仪去处

  “想要个学习的好位子。”这是不少在外排队的人给出的回答。记者发现,多数在外等候的都是背着书包的学生党。为了不浪费在外排队的时间,不少学生会捧着书本做一些背诵任务。开馆时间一到,读者便听从工作人员引导,配合扫码核验、体温检测,按照定时限流、间隔就坐等防疫措施寻一处学习的好地方。

  暑期,图书馆是学生的心仪去处,接待人数较平时增加了不少。据悉,为进一步满足读者借阅需求,7月31日到8月31日,市图书馆在基本恢复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延长开放服务时间。日常开放时间调整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周五到周日,还书处、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自习室等区域延长开放服务时间至晚上8点半。其中自习室、报刊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取消预约,阅览坐席先到先得,不得占座,离座半小时以上视为放弃。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应对暑期高峰期,图书馆近期更增设阅览坐席一百余张。

  二楼靠窗的单人座一直是许多人的最优选。第一次来图书馆的谢女士说单人座能让自己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视线内只有自己的专业书,“最近我休假,知道暑假期间来图书馆的学生多,所以很早就来排队了。”谢女士说。

  不为乘凉 更多人重视起学习氛围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图书馆座位少了,锡城学子的学习阅读热情不减。开馆后没多久,馆里便基本满座,部分10点左右到馆的学生在二楼和三楼寻座无果后只得另寻别处。

  多数在图书馆找到“扎根地”的学生在8点左右就来排队了。大学毕业的尹同学每天坚持与朋友相约图书馆,她正在备战考研,记者在自习室见到她时,她手下的草稿纸上已经满是演算步骤。“如果座位尚有选择余地,肯定是自习室最好,有在校学习的味儿了。”尹同学说,在大厅时常有人借书走动或低声说话,难免影响学习效率。中午,他们仅用很短的时间解决午餐,“有个好座位不容易,我们一般会到闭馆才离开。”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图书馆是他们延续学校学习氛围的好场所。胡同学在高中阶段的每个假期都将图书馆作为自己的“驻地”,“市图书馆会有家长带很小的孩子来培养阅读习惯,觉得很好。另外也比较喜欢看爷爷奶奶读书看报,他们本身沉得下心来,自己在一旁也深受感染。”如今胡同学在南京读大学,喜欢去单向空间、先锋书店等地,参与类似读书会的艺文活动,“先锋的香港诗歌之夜我去了两年了。”

  除了图书馆和新华书店等“老字号”的阅读场所,综合商店内的西西弗书店、字里行间等也成了锡城学生阅读的新去处,“文艺青年”去南京只为了看一眼先锋书店。随着对环境氛围要求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阅读已经不再是宅家“封闭式”输入而是主动“走出去”寻找。

  如今,许多家长也意识到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图书馆以及各类书店中的“小客人”变多了。每天早晨7点多,市民王女士会在上班前把孩子送到图书馆。“图书馆凉快,更重要的是环境和氛围好,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在看书或是写作业,女儿在这样的环境里或多或少会被带动。”王女士说,遇上休息日,她偶尔也会跟女儿一起在图书馆呆上一天。“现在孩子会主动说今天想去看什么书,做什么事,逐渐学会妥善安排自己的时间了。”(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