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秒读

白露节气到! 想温补,吃点啥?

  白露节气是秋季由热转凉的转折点,有“白露身不露”之说,也是农活比较忙碌的时候。

  它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秋时节的开始。在漫长的时光中,人们摸索出一套适应节气特点的生活、饮食方式,在此时有饮“白露茶”、吃鳗鱼、吃龙眼等诸多习俗。

  说到白露的物候特点,正如《礼记》所云:“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在白露节气,民间有“收清露”的习俗,据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人们认为此时的露水有很特别的功效,收清露也似乎变得颇具仪式感。

  “如果想温补的话,可以吃鸭肉;润肺去燥,则可以吃点应季的秋梨、葡萄等,注意多吃蔬菜。”民俗专家王娟说,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喝一点粥来养胃,菊花茶也是“败火”的一个不错选择。

  吃鳗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据说鳗鱼具有补虚养血、祛湿等效果,白露时期的鳗鱼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最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 (中新网)

  “云南第一村”,共同富裕为什么能?

  大营街比较低调,但它的“云南第一村”头衔并非浪得虚名。

  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劳动力几乎全员就业,年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这个有着5400多人的滇中农村社区,被称为“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榜样”。

  这里的共同富裕何以实现?记者近日到当地一探究竟。

  从玉溪市主城区出发,往西南走几公里,大营街社区就到了。

  “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坐在自家的别墅里,53岁的居民辛保云回忆起往昔峥嵘岁月。在改革开放以前,以农业为主的年代,人均仅有不到0.5亩田的大营街,解决温饱问题都有困难。

  “原来大营街有‘五难’,吃粮难、喝水难、住房难、行路难、娶媳妇难。”他说,1985年以前,土坯房、茅草屋还是大营街的“标配”。当年,村里开展第一次民居改造,统一建盖了砖瓦房。2012年,大营街实施第二次民居改造,统一建盖了1482套双拼别墅,人居环境再次升级。

  王六四介绍,大营街人的幸福指数很高,还有个原因是福利好。全民分红,从1岁起每人每年500元递增,12岁以上每人每年6000元;小区物管和停车免费;读幼儿园免费;读初中到大学每年有补助;老年人有慰问或补助,年满94岁、100岁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10万元……

  幸福生活从何而来?回顾大营街的发展历程,大营街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宝荣认为,是集体经济的崛起为共同富裕奠定了物质基础。

  大营街共同富裕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成功密码?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大营街为什么搞得好?主要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社区两委班子好。”老党员王六四评价说。原社区党总支书记任新明等老一辈带头人,始终坚持“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的理念,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带领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