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新闻

社会资本介入非遗传承 “惠山泥人厂”股权转让

  近日,无锡市惠山泥人厂股权转让签约仪式在耘林培训中心举行。股权转让完成后,无锡本土企业江苏耘林养老发展集团(以下简称“耘林集团”)将接手无锡市惠山泥人厂。

  现场:非遗经典 接力传承

  无锡市惠山泥人厂厂长沈大授等泥人厂领导和股东、耘林集团董事长龚育才等耘林集团主要管理人员、无锡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代表及无锡各大主流媒体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

  与惠山泥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沈大授厂长很是感慨:“其实(股权转让)这个想法我有了很久了,也一直在寻觅合适的接手者,今天我的愿望终于达成了。惠山泥人对无锡来说意义重大,惠山泥人的发展、传承任重而道远,我今年已经76岁,从各方面来说都难以继续肩负这样的重担,股权转让不管对于惠山泥人这个行业还是对于我个人而言都是一个负责任的决定。”

  谈到为什么选择耘林集团作为此次股权转让的对象时,沈大授告诉记者,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耘林集团是无锡本土企业,龚育才董事长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最关键的一点是,他是具有文化情怀和高学历留学背景的年轻企业家,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格局,他的企业也拥有足够的实力。此外,龚育才董事长具有‘跨界’经验。这几年,他从苏嘉集团这样的传统工业企业到耘林集团这样的养老产业和苏珈美术馆这样的文化领域,就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耘林集团董事长龚育才在签约现场表示:一定会传承和发扬好这一无锡特有的文化遗产,未来耘林将会做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同时也将把惠山泥人的艺术特色发扬光大,让惠山泥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耘林集团为什么会选择接手惠山泥人厂这一老字号企业?面对记者的提问,龚育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传统制造业是我们集团起家的基础,文化产业是我们集团跨界探索的重要方向,养老产业是我们眼下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我们收购惠山泥人厂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一种情怀、一种使命:身为无锡人的情怀,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

  现状:城市名片 面临困境

  惠山泥人何时起源众说纷纭,已经难以考证。1954年,惠山一带出土了一批汉代和唐代的陶俑,其中有的很像早期的泥人“大阿福”,因此有学者推断惠山泥人距今已经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

  惠山泥人真正崛起大约在清末,惠山脚下众多祠堂的祠丁成为第一批生产者。据史料记载,当时惠山脚下有一百多处祠堂,看护祠堂的祠丁闲暇时就捏塑惠山泥人。当时惠山泥人店铺有数十家,从业人员有二百多人,年产值约10万银圆。鳞次栉比的泥人店,成为当时惠山脚下一道充盈着民俗风味的靓丽风景线。民间小调《无锡景》中“锡山相对那惠泉山呀,山脚下两半边,开个泥人店呀”的歌词就是当时惠山泥人兴盛的生动写照。

  新中国成立以后,惠山泥人受到了较为专业的保护。上世纪70年代,惠山泥人厂生产的惠山泥人及其衍生品的最高年产量达二百万余件,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漂洋过海行销海外。李光耀、西哈努克等外国元首都参观过惠山泥人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来无锡观光旅游的国内外旅游者日益增多,极具无锡乡土特色的惠山泥塑深受追捧。根据惠山泥人厂的记录,1994年,该厂生产销售达到最高峰,产值突破600万元。2006年,惠山泥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辉煌过后是落寞,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惠山泥人本身的一些不足逐渐显现。惠山泥人与宜兴紫砂壶是无锡的两大文化瑰宝,但与宜兴紫砂行业稳健发展,甚至出现名家“一壶难求”的火爆局面大相径庭,惠山泥人近年来却一直很不景气,整个行业陷入困境。

  在无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基峰看来,惠山泥人与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同为无锡国家级非遗项目,又都源于民间,但两者的生存现状之所以截然不同,就在于惠山泥人只有观赏性,缺少生活实用性,而且惠山泥人没有经过烧制,不易保存。紫砂泥烧好后可以做壶、做茶具、做碗等各种生活器皿和工艺品,甚至还能做工业材料。所以,如今宜兴紫砂不再依赖政府扶持,转而由行业协会就可以带动,发展成了强势产业。

  对于这次惠山泥人厂股权转让,潘基峰表示欢迎:“这次惠山泥人厂股权转让的签约,使惠山泥人行业为之一振,在当前这个行业并不十分景气的形势下,耘林集团为‘接力非遗,传承经典’,与惠山泥人厂达成战略合作,这将为这家老字号企业注入生机。龚育才先生这些年在文化品牌打造上下过不少工夫,相继推出了餐饮、书画文化、酒产品酒文化等,总体来说可圈可点,他是有想法的人。惠山泥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锡城市的文化名片之一,希望本次的签约能为惠山泥人带来新的生机、活力和美好前景,也能为更多的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起到示范作用。”

  前景:引入资本 绽放新生

  在这次惠山泥人厂股权转让签约仪式上,耘林集团董事长龚育才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咱们中国拥有灿烂的文明和数不胜数的各类‘非遗’文化瑰宝,却未能加以利用。如今,人们开始重视文化创意,本土文化的价值将被逐渐挖掘。”

  虽然龚育才谦虚地表示接手惠山泥人厂出于情怀,但作为企业家而言,耘林集团收购惠山泥人厂绝不止于情怀。在龚育才看来,加入耘林集团后惠山泥人厂将依靠耘林集团的平台、资源获得长足的发展。

  “惠山泥人将随着耘林生命公寓在无锡乃至全国各地的布局走向全国,未来我们在耘林生命公寓的布置和商业中都将考虑这一块,耘林集团的业态很多,我们的餐饮、咖啡馆等也能引入惠山泥人,可以作为伴手礼,甚至打造‘泥人’品牌产品。”龚育才已经开始为惠山泥人未来规划布局。

  江南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庄若江也对此次签约表示谨慎乐观:“首先,包括惠山泥人在内的传统‘非遗’,在当下的发展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突破瓶颈、走出困境颇值得关注,也亟待助力。但这种助力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若要走得长远,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次耘林集团与惠山泥人厂的合作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产权归属转换问题,还具有探索意义,也让人有所期待。其次,‘非遗’自身的经营管理对其生存发展也很重要。相对而言,耘林集团有理念、有活力、有实力,更有市场目光,期待惠山泥人能在经营管理、工艺改革、创意出新、市场推广等方面走出一条新的生存发展之路,重新绽放生命活力。”

  让“久居深闺”的非遗自我造血并不容易,借助外部资源“输血”,让专业人才团队一起出主意,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这也正是这次惠山泥人厂股权转让引入社会资本的意义所在。 (孙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