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秋将至,不少市民开始忙着采购走亲访友的礼品,其中,除月饼外,保健品成为送长辈的“热选商品”。那么,该如何选购保健食品呢?市场上的保健食品是否规范?为此,滨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河埒分局昨赴社区开展保健食品科普宣传活动,并对社区周边的保健食品经营场所进行突击执法检查。
科普宣传活动中,河埒分局邀请江南大学志愿者来到河埒社区,向老年居民们讲解保健食品的基本概念、功能、适用人群、标签标识以及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的区别等知识,向他们强调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更不能替代药品;执法人员则向老人们介绍了保健食品违法销售套路,发放关于防范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及欺诈消费宣传手册,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对保健食品的科学认知与自我防护能力。
当天上午,该局执法人员还对该社区周边的药店等保健食品经营单位开展检查,重点检查在售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是否虚假宣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是否与注册或备案的内容不一致;经营单位是否存在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产品进销存台账、索证索票、检验合格报告等进货检查验收情况。经检查,被检查单位及其在售的保健食品均符合相关规范。
“夸大、虚假宣传保健食品的功效,是目前保健食品市场中较为高发的违法行为。”滨湖区市场监管局河埒分局执法人员表示,保健食品只具有调节机体的保健功能,不具有治疗疾病功效,任何宣称保健品具有治疗功效的宣传都是违法的,消费者遇有这种情况可拨打12315举报。同时,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为防止被忽悠,购买时认准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和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消费者可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输入该批准文号、产品名称等即可查询产品相关信息,以辨认真伪。 (刘娟 曾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