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天下

“硫磺八角”调查: 二氧化硫超原标准16倍

  店铺前堆放的八角,这批八角均被硫磺熏过,有强烈的刺激性味道。

  八角进入丰果期后,作为八角主产区的广西也迎来出货旺季。

  每年8月,全国各地的批发商都会赶到广西南宁市三塘镇采购八角。这里的高峰天然香料物流中心(下称高峰市场)是当地最大的八角交易市场,一天出货量高达300吨。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个庞大的交易量背后,却有着一个公开的秘密:八角市场正在被违规的“硫磺八角”吞噬。

  在高峰市场,为了缩短工时、降低成本,大部分商家都使用硫磺熏制八角,而批发商为了逐利,也会采购硫磺八角,并销往各地的饭店、食堂等。

  硫磺八角市场

  “呆久了嗓子都会被熏哑”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网上,由南宁市高峰林场筹建的高峰市场,被介绍为目前广西最大的香料物流中心。

  8月中旬,这里的八角日均出货量可达300吨左右。一位出租车司机称,每年这个时候,从高峰市场到机场的订单就多起来。乘客的目标,大多数是高峰市场内价格便宜的“硫磺八角”。

  8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高峰市场后发现,这里更像一处热闹的农贸集市。靠近高峰市场的大门,一股浓烈的气味扑面而来。采购商李生(化名)掩面咳嗽起来,“刺鼻,还有点发酸。”

  这种弥漫在市场里的刺鼻气味,暴露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李生告诉记者,这是硫磺与八角混合的味道,很长时间以来,为了降低成本和增加八角色泽,市场里的绝大多数商户都在违规使用硫磺熏制八角。

  李生说,自己每次采购完回家,衣服上都有很重的硫磺味,不泡几个小时,味道都散不去。

  不忙的时候,采购商李伟总是把门关紧,躲在店铺老板的办公室里。他指着商铺前的塑料彩色棚告诉记者,大棚是为掩盖硫磺味道,“在市场里呆久了,嗓子都会被熏哑。”

  “硫磺果”的生意经

  硫磺熏两晚,成本降一半

  一条水泥路贯穿着高峰市场,两侧都是八角铺面,几辆大货车停在路边,工人们将八角成堆地卸在地上,气味刺鼻。

  市场里,硫磺八角成了绝对的主流货物。如果不特意声明要“无硫八角”,摆在店铺外可供选择的,都是“硫磺八角”。

  记者观察发现,与足干(十成干)的无硫八角比,硫磺果颜色偏黄、味道更重,“角”上有着黄红色的印记,捏起来软软的。

  在高峰市场做八角生意的王天(化名)告诉记者,按传统方法,八角生果采摘后,需要进行水焯或晾晒杀青,至少5天才能晒到足干。为缩短时间,一些商户就用烧木柴或者煤炭烘烤,但这种杀青方法很容易使八角颜色变黑,需要熏硫磺护色。

  所谓熏硫磺,就是八角晾晒一两天后,用铁架撑起一个塑料布棚,把硫磺粉放进铁盆点燃后再放进塑料布棚内熏蒸八角。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盆硫磺一般2斤到4斤重,为了熏得均匀,会在八角晾晒条每4米左右放一盆,天气不好或者湿度高的时候,还会熏上两遍。

  王天称,商户惯用的方法是:三天晒两晚熏。“晚上打过硫磺后,八角就干得差不多了,白天再晒一下,就能拉到市场去卖。”

  采购商李生说,熏过硫磺的八角色泽鲜亮,不易发霉,更重要的是,成本也更低。“正常的足干八角,5、6斤才可以晒一斤干果,但硫磺果2斤多就可以晒一斤,成本低了近一半。”

  在高峰市场,硫磺果价格优势十分明显。记者在市场走访发现,硫磺八角售价大多在每斤20元左右,而无硫八角则标价近30元。

  “超标”的八角

  批发给各地商户,销往饭店食堂

  卖相好、工时短、价格便宜,硫磺八角渐渐“霸占”了高峰市场。一名谢姓老板坦言,如今的高峰市场90%都是硫磺果。因为二氧化硫超标,这些八角只能通过批发卖给各地商户,销往各地饭店、食堂、私人小厨房等,这些商家需求量大,也更喜欢购买便宜的硫磺果。

  记者从高峰市场6家摊位获取了共计100克八角,作为检验样本送往广西一家检测机构进行二氧化硫检测。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硫磺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但八角并不在其适用范围之列。如果参照原八角国标中的卫生指标——“八角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应小于30mg/kg”,这批样品的二氧化硫残留超标16倍。

  国家林草局八角肉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开祥表示,硫磺熏八角是当地的土方法,为的是利于保存。而熏制八角对人体的损害程度需要考量硫磺用量大小,目前没有严格数据和指标支撑其危害程度。

  中国政府网曾发布的一份食品安全公告中提到,食品中使用硫磺或亚硫酸盐类作为食品添加剂,都会残留二氧化硫于食品中,少量的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可以认为是无害的。但是若摄入过量,就会破坏消化道和呼吸道,使器官黏膜受损,并产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长期过量摄入二氧化硫则会引起慢性中毒,破坏人体内酶活力,影响对钙的吸收。

  失位的监管

  “检查的时候市场会提前通知”

  泛滥的硫磺八角,令从事八角出口贸易的李生感到无奈,“现在想买无硫八角都找不到货源,整个高峰市场没几家有货。现在国内市场超过90%是硫磺八角。”

  李生说,2012年经过媒体曝光后,硫磺八角曾经淡出过一段时间,但这并没有让硫磺八角从市场上消失。他告诉记者,在高峰市场,硫磺八角泛滥的情况已有时日,商户们对空气中弥漫的硫磺味早已习惯。不久前,自己曾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当地硫磺八角泛滥的问题,但得到的回复是“取证难、不好管”。

  在高峰市场的公示栏里,还贴着2015年10月1日发布的通告:为维护经营秩序,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严禁在香料中心内销售、存储硫磺超标八角等不合格食品,一经发现,立即举报并驱逐出场。

  这张5年前的告示,对八角商来说并没有警示作用,每天,载满硫磺八角的货车照常往来市场。

  9月18日,针对高峰天然香料物流中心存在大量硫磺八角的交易,记者以举报人身份向广西南宁市兴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投诉举报,其工作人员表示,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定期对市场进行抽检,针对记者反映的相关情况已记录下来,将在7个工作日内反馈。

  一名店铺老板称,自己的硫磺八角不怕查,他们有应对办法。“检查的时候市场会提前通知,这些硫磺八角打包放到仓库不摆出来,直接拿足干的八角给他们抽检。”

  经营无硫八角的王天也希望看到更有力的管控,“没人知道自己吃的八角是熏过硫磺的。”

  (新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