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无锡早稻田开镰收割 地产新大米即将上市

  9月24日中午,秋阳明媚,锡山区锡北镇东南村的一大片水稻田里,随着收割机突突奔走,金色稻浪翻滚起一片田野清香。又到了早稻成熟季节,这批今年第一次种植的“苏香粳3号”,刚启动开镰收割模式,比起大家熟悉的国庆稻,要早熟7至10天。

  沉甸甸的稻穗,喜见今年丰收年。一台“洋马”收割机在熟练机手的操控下,来回在地里穿梭,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一个半小时就收割完了当日的指标15亩本地订单大米。这些新鲜收割的稻米将被运往太湖水稻示范园内的场地进行自然日光摊晾。经过太阳晒干的稻米,不仅口感更好,相比完全机械自动化的烘干方式,碎米更少,加工的转化率更高。太湖水稻示范园的副总经理蒋珑告诉记者,无锡最早的水稻21日就开始收割,今年的收割时间提前了约一周时间。最近连续的晴好天气不仅有利于收割,也有利于稻米的后续加工。

  作为传统的鱼米之乡,无锡本地大米口碑优秀。锡山区的4.58万亩良田承担了无锡本地的主要粮食保供任务,这里主要种植的是大穗型籼粳交超级杂交稻,口感、产量、抗性方面都有不俗表现。从国家级无锡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了解到,太湖水稻示范园内的2000亩核心水稻产区内种植了苏香粳100、南粳46、武香粳968等主流大米品种,这些都是本地的明星大米品种。第一批早稻田出品的本地大米“苏香粳3号”从武进水稻研究所引进。这种大米晶莹剔透,煮出来的米饭色泽鲜亮,软糯滑爽有嚼劲,煮粥黏稠中带有一股香甜。目前首批稻米已进入检测环节,对影响大米口感、产量、品质的多个要素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今年的超长梅雨季没有影响到本地早熟稻米的品质。但因雨季太长影响一定的土地积温,产量略有下降,为保证品质,早熟稻和国庆稻的产量每亩控制在850至900斤。

  本地大米身价不菲。记者了解到,无锡本地五彩米、吴越水晶系列精米、低水溶蛋白米等多款绿色大米,上市售价一般要达到每斤8至10元。鹅湖一家庭农场还种植了“世界米王”日本越光米,售价更高,品质更赞。蒋珑介绍,本地大米对育苗、田间管理、收割、储藏等环节都严格把控,核心基地的水稻在种植过程中采用绿色有机种植技术,可确保食品安全和品质。“新米最快的也要三四天后才能逐步小批量上市。”据悉,无锡本地优质大米主要由企事业单位订购为主,基本不进商超渠道,新米订单一般接到年底前。

  (陶洁 锡山宣传部供图)